亞裏士多德(公元前384年至公元前322年3月7日)出生於希臘色雷斯的斯塔基拉。他是古希臘哲學家和科學家,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大帝的老師。他和柏拉圖、蘇格拉底壹起被稱為西方哲學的創始人。
亞裏士多德首先是壹位偉大的哲學家。雖然他是柏拉圖的學生,但他放棄了老師所持的唯心主義觀點。柏拉圖認為理念是實物的原型,它獨立於實物而存在。亞裏士多德認為現實世界是由各種各樣的事物組成的,它們的形式和材料是和諧的。
“物”是事物的物質,“形”是萬物的個體特征。就像有壹只雞長著翅膀飛來飛去,這只雞的“形態”就是會拍動翅膀,會咕咕叫,會下蛋。
地心說的起源:
地心說的起源很早。最初由米利都學派形成,後由古希臘學者歐多克索斯提出。經亞裏士多德完善後,托勒密進壹步發展為地心說。在16世紀日心說成立前的1300年,地心說壹直占主導地位。
亞裏士多德的地心說認為宇宙是壹個有限的球體,分為天和地兩層,地球位於宇宙的中心,所以太陽和月亮繞著地球轉,物體總是落到地上。地球外有九個等距離的天體層,從裏到外的順序是:月亮日、水星日、金星日、太陽日、火星日、木星日、土星日、恒星日、動力日。
這個外太空什麽都沒有。上帝推動了恒星的天體,導致了所有天體的運動。人類居住的地球靜靜地矗立在宇宙的中心。希臘哲學家認為,永恒神聖的天體只能做與其高貴地位相對應的勻速圓周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