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農民起義領袖,傑出的軍事家,楚國名將項燕之孫。
他英勇善戰,跟隨叔父項梁參加了吳中反秦起義。
項梁被殺後,率軍渡河營救趙王邪。
巨鹿之戰打敗了、王力率領的主力,導致了秦國的滅亡。
自稱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封對秦有貢獻的將領,立六國貴族後代為王。
漢王劉邦從漢中發兵,掀起了長達四年的楚漢之爭。
項羽在正面戰場屢戰屢敗劉邦。
彭越不斷破壞後方楚軍的補給。
韓信統壹黃河以北,出兵南下。
項羽剛愎自用,疑父範增,被劉邦擊敗。
公元前202年,項羽退守垓下(今安徽省靈璧縣),攻破烏江(今安徽省烏江鎮縣)。
霸王別姬,自刎。
2.徐(1782-1847)畫家、詩人。
許,原名光緒,人稱,他活在文字的世界裏。
江蘇沭陽人,生於距城二十余裏的直北(今許巍)韓方鎮。
中文名許出生於江蘇宿遷出生日期1782死亡日期1847。
其父許倫元,沭陽人,由《永樂大典》抄錄。曾在寧遠府、蓬溪縣、威遠縣任職。
當時金川用兵,加了五個官銜,監管裏拉江等地的糧食事務。
廓爾喀之戰中,他管理糧務,戰死軍中。
公元1801年,許被蜀中傅府送回蜀。1826後,受屠克如、蔣理堂贊助,在冀州為官十余年。
1835年後,先後任錢塘主簿、德清主簿、武城縣丞、成安、孝豐典史、嘉善主簿、縣尉,1847年改任錢塘主簿時去世。
《古文獻遺》吳鐵秋先生說:“吳先生的著述和山水太散,不宜收藏。今存者,詩數卷,書數卷,爛字壹卷,碑文壹卷。”
選集是看不見的。"
3.劉青雲(1841-1915),女,又名淑增,小字觀音,字古,江蘇沭陽人。
劉青雲6歲師從老師,愛好文學,擅長詩歌,精通書法和繪畫。
壹生著述甚多,包括《小蓬萊仙亭記》、《小蓬萊仙亭曲稿》、《小蓬萊仙亭詩話》、《花瓣香亭詩》等24種。
內容涉及大街小巷、農民水井、官場軼事、民風民俗,故事曲折,文筆精湛,地方色彩濃厚。
她是晚清時期壹位卓有成就的女作家。
晚年隨丈夫錢梅坡回到沭陽。
光緒二十四年(1898),沭陽被淹,劉青雲家被淹。傳說遺失了14種,只剩下10種。
劉青雲的壹生與宋代才女李清照的壹生頗為相似。兩人早年都過得很好,都有壹個能理解自己,能和自己的詩講和的丈夫。
晚年陷入不幸,在極度孤獨中走完了人生旅程。
然而,他們在文學上取得了傑出的成就。
劉青雲多才多藝,壹生寫了許多作品。其中《小蓬萊仙堂詩話》65,438+0卷,《香榭詞》65,438+0卷,《小蓬萊仙堂曲稿》和《小蓬萊仙堂十傳》等,取得了不少文學成就。
4.方振亨(1781-1847),清代桃源(今泗陽)人,生於歲。
方嘉湖在桃源(今泗陽)縣何琳鄉。
他壹生坎坷,沒有管理家庭的本事,但在詩歌方面頗有造詣。
他的詩莊重幽默,有的取弄堂裏的歌謠,都是史詩。分別是白象山、陸劍南的流派,有蘇翁詩集。
《蘇翁詩集》又稱《蘇翁存稿》。
蘇翁存的手稿是用木刻印刷的。全稿分為詩歌和散文兩卷,其中詩歌317,散文17。
第壹卷是詩歌,題材豐富,體裁多樣,有五言、七言、獨言、律詩、歌。
他的詩清新雋永,清晰流暢。
5.瑞軒出身書香門第,父親倪少贊是郡學狀元。余瑞軒5歲時去世。
父親去世後,瑞軒隨母親住在叔叔範正熙家。
範正熙是綏寧縣著名的文化人物。看瑞軒聰明過人,很喜歡愛情。他親自教她讀書寫字,所以他能夠瀏覽他叔叔收藏的四書五經、百家爭鳴和歷史傳記。
睿軒七歲開始學古文,八歲寫詩,九歲背五本書。長大後,他精通先秦兩漢、魏晉六朝、晚唐的所有作品和詩歌。
她不僅會寫詩,會畫畫,還是壹個不可多得的熟諳旋律,擅長針線活的才女。
倪瑞軒雖然活的時間不長,但著作還是相當可觀的,包括《大學精義》、《中庸》、《易經釋》、《六書詩集》。
她的詩,筆觸蒼勁,題材多樣,或用來諷刺當下,或用來抨擊當下之弊,或用來關心民生,或用來輕松自如地表達自己的憂慮和憤懣。
倪瑞軒的詩歌,題材多樣,格調高雅,使他成為壹個有識之士和憂國憂民的現實主義詩人。
紀念這位女詩人。
後人將馬嶺公園的西望和樓改建為“倪瑞軒圖書館”,收藏女詩人的生平著作。
1938年,馬嶺公園、瑞軒圖書館被日軍炮火摧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