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湯顯祖的生平簡介是怎樣的?

湯顯祖的生平簡介是怎樣的?

湯顯祖是正史所列人物,流傳於明史。但《明史》編者並未將他列入文遠傳記,而是將他作為壹個政治人物與李灌共同流傳。據《萬歷十九年》記載,宗申利用天象指示大臣反省修德,還上書申斥官員不“壹言堂”。時任南京禮部主事的湯顯祖,從《地寶》讀聖旨,再到《議和大臣》,以官場和科舉的種種腐敗為切入點,將矛頭指向的記錄,涉及對皇帝本人的批評,激起了最高統治階級的憤怒。宗申告訴內閣:“湯顯祖的南面有壹個分散的局,未能實現他的野心,竟敢以國事為借口攻擊傅園。本來應該再研究壹下的,但是阿姨比較輕。”唐當即被發配到徐聞縣立下歷史。但李灌也因在萬歷二十年演奏申時行的《十數》和《王羲之》而受到懲罰。作為史家“相見”的壹種方式,《明史藝文誌》記載了湯顯祖的《湯余銘文集》。此外,《文遠序》有雲:

而李夢陽、何敬明主張復古,散文出自西京,詩歌出自中唐。明朝的詩都是被唾棄被拋棄的,所以改了。嘉靖年間,王、、等歐洲文人及曾等紛紛模仿初唐詩歌。李攀龍,王士禎壹代,秦漢時期的文學大師,盛唐時期的詩壇規則。王、李持此說,主張與蒙、景明媾和。歸有光是相當的後來者,司馬、歐陽假扮李賀,而徐渭、湯顯祖、袁宏道、鐘惺等都是壹爭高下,所以李賀、王略衰。

《明史》的記載說“壹時之爭也”是模糊的。事實上,湯顯祖的文學活動主要發生在萬歷年間,此時李夢陽、何敬明等人相繼去世,李攀龍也相繼去世。

湯顯祖生於明朝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嘉靖王朝歷時45年,隆慶王朝僅歷時6年。湯顯祖第五年,也就是他21歲的時候,在隆慶中了試。次年改朝換代,進入萬歷,時年22歲。萬歷十壹年(公元1583年)入進士。卒於萬歷四十四年(公元1616)。湯顯祖壹生的主要政治、學術和創作活動是在萬歷時期。

兩歲時,湯顯祖在成化、弘治文壇曾經輝煌壹時的“前七子”(以、何敬明為首,包括、卞公、康海、王、等)全部離世。湯顯祖二十歲時,“末代七子”的首領李攀龍去世。“七子”前後,“文學必在秦漢,詩歌必盛唐”是主要思想,也是主要號召。前人稱之為復古,今人稱之為“復古運動”。

“前七子”的主要活動是在成化、弘治年間。嘉靖中期,和王世貞,包括、宗琛、梁幼玉、許仲行、吳等,紛紛效仿,將復古運動推向了壹個新的階段。這場運動持續了大約壹百年,影響很大。《明史·李夢陽傳》說:“李、賀、王、李為天下四大宗師,各求其效。”古人對秦漢古文和盛唐詩詞的稱贊,主要集中在格調高、韻味沈。就明代範圍而言,他們的創作實踐並不壹致,甚至具體見解也不壹致。但他們的領導人之壹李夢陽的“復古”做法顯然是模仿性的,缺乏創造性。李攀龍的詩也有追求形式模仿的弊端。王士禛稱贊李攀龍的作品“漢後不言,漢前不言”,其實就是弊的呈現。王士禎的詩文理論與前七子壹脈相承,但在後七子中,他比李攀龍小十二歲。李攀龍死後,他活了二十年,充當領袖。然而,在他的晚年,他的思想和實踐發生了變化。這時警察“三元”起來了,開始批判前七子和後七子的模仿習慣和復古思想。

公安“三元”是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他們都是湖北公安人,在國際上被稱為“公安派”。其中,袁宏道是中堅力量。他推崇“性靈說”,批判復古派。蔣盈科《吾書》記載,袁宏道曾有雲:

詩為什麽要唐,為什麽要早盛?以自我靈性者為詩之真耳。夫精於心,居於境。偶爾碰到環境,心能承受;如果內心想嘔吐,手腕可以運送。心能捕捉環境,即螞蟻和蜜蜂充滿興趣,不需要“鴿子”和“煩惱”;手腕能打動人心,就是幽默的話,戲謔的話,都是印象,不用說什麽。用心拍風景,用手腕動心,精神就完美了。那叫真詩,何必非要在唐朝,何必非要壹開始就接觸它!

袁宏道的文學思想也受到李贄的影響。李贄名篇《童心未泯》有雲:“古代為什麽要選詩?文為什麽要在先秦?它到了六朝,成了現代體,成了傳奇,成了學派,成了雜劇,成了西廂記,成了水滸,對今天來說是分行業;太仙說聖人之道,古今皆有,不可能得之。”在他看來,文學作品並不是越老越好,文學在變化發展的過程中不斷變化形式,產生好的作品。他還把小說、戲曲的地位提到了壹個很高的高度,把《西廂記》、《水滸傳》列為“古今文”。李贄還在童心方面對道學大加抨擊,甚至認為“六經、余、孟為道學之真,假人之本也在童心之言之外”。在當時的條件下,童心論無疑起到了“反古”、“反道”的積極作用。

湯顯祖在青年時代就對“前七子”、“後七子”的李夢陽、李攀龍、王士禛等人進行了批判,指責他們在作品中“對《漢書·唐詩》的字面作了加減”。後來,他甚至批評“下面的李夢陽”的作品是“偽文學作品”,並尖銳地指出“偽文學作品相當有名...而且他們寫的東西和國家體育體制有關,所以能騙人。”目前學術界大多認為,前後七子“文學必在秦漢,詩歌必盛唐”的觀點有壹個發展變化的過程,對抗衡宋元詩歌的弊端和明代的“臺閣體”也有其自身的歷史意義。但他們言論上的絕對化、玄學,實踐上的模仿傾向,甚至對前人的文字和表達方式的改頭換面、抄襲,都是違背文學創作規律的。湯顯祖認為“漢宋雜文極有趣”。他還強調文章的美在於“自然氣場”,而不在於步與形之間。他的這些思想對後來揭露反仿旗號的警察派產生了壹定的影響。可以說,湯顯祖是從李贄到以袁宏道為首的公安派在復古風過程中的重要人物。湯顯祖的詩歌早年受到六朝綺麗詩風的影響。為了對抗“詩必盛唐”的風氣,他後來又追求宋體的難體。他的創作實踐不足以與復古派抗衡。

如果把湯顯祖文學思想的特點與李贄、龔安的藝術思想結合起來看,可能會發現他們實際上都受到了王陽明心學的影響。王陽明心學的核心是“主觀唯心主義”(與薛竹的“客觀唯心主義”不同),實際上要求大力弘揚人的超越精神,同時大力弘揚人的自我意識,文學作品對於主體創作尤為可貴。關於這個命題,進入21世紀後,研究界越來越重視,研究成果也逐漸增多,逐漸深入。

王陽明的“心學”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陸九淵的“清心學”,是宋代理學的壹個流派。宋代理學最初源於正統儒學。在它的發展過程中,有很多名字。由於理學人物也註重對“性”和“命”的研究,宋元時期的人們也稱之為“命之學”。清人也將宋代理學稱為“人性論之學”。元朝編《宋史》,立《道教傳》。到了宋代,程顥、程頤、朱等理學家都被引進,所以“道”壹詞在明代開始流行,其實指的就是理學。湯顯祖對道教有著強烈的向往,並寫下了這方面的實踐。他和王陽明之間也有傳統的關系,因為他在65歲時,438+03,曾經師從羅汝芳,羅汝芳是王根的二弟子,王根是王陽明的門生。

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黃宗羲編《明代儒學案》,書中沒有湯顯祖的位置。與黃同時代的王夫之對湯顯祖評價很高。在《姜齋詩話》中,他痛斥李贄“以舌惑天下”,痛斥李夢陽、何敬明、李攀龍、王士禛、鐘惺、譚等人“設朝廷,卻自成風格,無氣質,無繁華,無思想”。強調的核心是“聰明的警察”、“脫俗的”、“苗條的獨立”,甚至說:“這個詞不夠,妳就不回避它的風險。如果妳用夠了這個詞,妳就永遠不會厭倦它。文字壹定要通順舒展,但長詞不是多余的。如果能把意思勾畫出來,那就簡單了,而不是不足了。”這樣的評論也可以稱之為“壹絲不茍”。

黃宗羲和王夫之是近年來學術界所看重的幾乎不相上下的人物。黃宗羲是北宋理學家,王夫之則以程、朱為例,極力排斥王陽明心學。在黃、王眼中,湯顯祖可能不是理學家,而是文學巨匠。

如前所述,湯顯祖是明朝歷史上的壹位政治人物,並未載入《文遠傳》或《儒林外史》。這樣的人物定位雖然不完全脫離事實,但卻是片面的安排。

根據現有文獻,人們知道湯顯祖寫他的傳奇戲曲作品時,有人說他“太愛說話”,說他“依附於大道”,這在他答羅匡湖的書信和《負歌詩序》中可以看到。湯顯祖去世後不久,更有傳言說他因寫戲曲傳奇被師友勸退,卻忘恩負義。馮夢龍在《古今譚概觀》中說:“看《四章》時,說唐逸尚曰:“汝有如此妙才,何不講學?”唐說,‘這是我講課。CCBA談論性,而我談論愛。”“張弘揚是有地位的,湯顯祖有師生之誼。陳繼儒《牡丹亭碑記》記載,張騫對湯顯祖說:“妳若在碧巖紅牙隊之間犯了錯,豈不被綠夫人恥笑!”世人稱秀才為“青年”,“青年子”出自《詩經》。這與張曾任國子監秘書的身份頗為符合。湯顯祖訪國子監時,與張有師生之誼。看來這個謠言流傳甚廣,即使是由事實構成,也不構成湯顯祖不是理學人物的依據,只能說明他所有的作品都存在深刻的矛盾。從他涉及理學內容的著述來看,他並沒有普遍歧視“性”(即“理”)。他在尊重正統理學的前提下,善待宋代理學的宗師人物,善待朱,不失其作為王學體系中人物的本色。

現代學者普遍認為,理學包含哲學和倫理學兩部分。理學的主要任務是用他們的哲學理論證明倫理道德,其主要目的是維護封建社會秩序。但從整體上看,作為個別的理學人物,在具體問題和觀點上是有分歧的。從湯顯祖的壹些文章來看,作為壹個理學人物,他還是想維護當時社會的倫理秩序和道德規範,但他在《牡丹亭》中所宣揚的是對這種秩序和規範的沖擊。可以說,這是壹個深刻的矛盾。王陽明心學提升主觀精神,維護世界規律,兩者相輔相成。但是,作為心靈理論的接受者,個體可以掙脫和突破兩者的束縛。

與湯顯祖有過交往的李治,被唐家稱為“怪胎”,實為正統儒學的“異端”。正史上把漢代卓文君再嫁司馬相如稱為“失貞”,李贄卻說是“得貞”。五四時期,郭沫若寫《卓文君》,呼籲個性解放,尊重卓文君這個“叛逆的女人”。湯顯祖筆下的杜麗娘也可以稱為封建社會“叛逆”女性的藝術形象。

清初戲劇家李漁在《隨想愛》中說:“唐若詩是明朝的壹個才子。詩、散文、書信都很可觀,但它們的知名度不在書信、詩詞、書信,而在《復活》這出戲,以至於文人不學《復活》,後人會怎樣?是若石傳,《復活》也傳。”學者們把李漁的理論評價為偏執。李煜卒於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距今330多年。李煜在文中問:“後人呢?”可以稱之為預言。是的,後世學者可以把湯顯祖作為壹個理學人物來研究,但就後世普遍接受和影響的情況來看,湯顯祖是壹個傑出的戲劇家,這是毋庸置疑的。由於他與莎士比亞同年去世,他在世界上的聲譽與莎士比亞並駕齊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