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帝君的妻子嫦娥Xi其實就是嫦娥,顯然是綜合了嫦娥的神話,那麽,嫦娥是什麽時候的神呢?這個線索很明顯。“天地分離”之後,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於是就有了後羿射日、嫦娥奔月的理論。可見,月亮神話在中國整個神話系列中出現得很晚,直到“天地分離”和“大洪水”之後,才有了關於月亮的記載。
還有壹個證明,這就是神話和童話的時間差。中國先有神話,後有童話。月亮的出現和神話故事有很大關系。比如關於嫦娥,就和神仙家庭有關。嫦娥吃了長生不老藥後飛到了月亮上,在月亮上壹直指揮著壹只大白兔來制作長生不老藥。長生不老是神仙家庭最大的特點。可以說嫦娥奔月女神因為童話而光芒四射。
在“天地分離”和“大洪水”之前,中國沒有月亮的記載,這可以是壹個結論。宋代大詩人蘇東坡(1037-11年前)寫過這樣壹句名句:“明月幾時有?”向天問酒”,這個問題問得好!因為我們今天也在問:什麽時候會有明月?
月球是地球上唯壹的天然衛星;
軌道半徑:距地球38.44萬公裏。
行星直徑:3476千米
質量:7.35e22
古羅馬人稱其為露娜,古希臘人稱其為塞勒涅或阿爾忒彌斯(月亮和狩獵女神),在其他神話中還有許多其他名字。
當然,月球早在史前時代就被人們所知。它是天空中僅次於太陽的第二亮的物體。因為月球壹個月繞地球壹周,地球、月球、太陽之間的角度是不斷變化的;我們稱之為新月。連續的新月出現需要29.5天(709小時),隨月球的軌道周期(以恒星測量)和地球繞太陽同步公轉而變化。
由於其大小和組成,月球有時被劃分為類地“行星”,與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並列。
1959年蘇聯飛行器Luna-2首次造訪月球,這也是人類首次在非地球恒星上進行探索。第壹次登陸是在1969年6月20日(妳記得妳在哪裏嗎?);上壹次是在1972 65438+二月。月球也是唯壹壹顆表面樣本被帶回的行星。在1994年的夏天,克萊曼婷飛行器繪制了大量的月球地圖。月球探勘者號現在正在繞月球運行。
地球和月球之間的引力場形成了壹個有趣的現象。最明顯的現象就是潮汐現象。月球對地球的吸引力最大,對面點相對較弱。地球,尤其是海洋,並不是完全固定的,而是稍微向月球延伸。從地球表面來看,我們會看到地球表面有兩個膨脹點,壹個朝向月球,壹個朝向相反的壹側。這種效應對於海洋來說比普通地殼要強烈得多,所以海洋膨脹得更高。此外,由於地球在軌道上的自轉速度比月球快,每天膨脹壹次,每天有兩次大潮汐。
但是地球並不完全是流體,地球自轉導致地球在月球下膨脹非常輕微。這意味著由於地球自轉的扭轉和月球上的加速度,地球和月球之間的影響並不完全存在於兩個球心之間的直線上。這也使得地球能夠持續向月球提供旋轉能量,使自轉速度每世紀減慢65438±0.5微秒,月球繞地球軌道每年增加3.8米。相反的結果也導致了火衛壹和海衛壹不同尋常的軌道。
不對稱的引力相互作用也同步了月球的自轉。比如它的軌道相位總是相對固定的,以至於面向地球的那壹面保持不變。因為地球的自轉是受月球的影響而減慢的,很久以前月球的自轉速度就被地球減慢了,但當時的力要大得多。當月球的自轉速度減慢到適合它的軌道周期時(這樣膨脹點就在地球的正確點上),就不會有多余的力矩,月球的情況就穩定了。這種情況也發生在太陽系的其他衛星上。最終,地球的自轉會慢到足以進行月球周期,就像冥王星和火衛壹壹樣。
自然,月球是如此不穩定(由於其非圓形軌道),以至於不時可以看到遠端的壹些度數,但遠表面(左)的大部分無法完全觀察到,直到蘇聯航天器月球3號在1959年拍攝到。(註:這裏沒有月球的“陰暗面”;月球各地都能得到半天時間。“黑暗面”的壹些稱謂往往指的是月球看不見的壹面,因為“黑暗”意味著“未知”。這個標題在今天是不正確的。
月球沒有大氣層。然而,來自克萊曼婷飛機的證據表明,在月球的南極可能有固體水冰,這是在大圈山永久黑暗的壹面。這已經被月球探測器證實了。顯然月球北極有冰,所以未來探月的價格會稍微便宜壹點!
月球外殼的平均厚度為68公裏,從月海下0公裏到科洛列夫背面107公裏。地殼下面是地幔,也可能是地核。但是,它不像地球的地幔,只有月球的壹部分特別熱。奇怪的是,月球的質心和幾何中心距離地球有2公裏。同樣,它的外殼在這壹邊也很薄。
月球表面主要有兩種地貌:巨大的環形山和古老的高原以及相對光滑年輕的月海。瑪麗亞地形(覆蓋16%的月球表面)被火山噴出的熾熱熔巖侵蝕。大部分表面被石灰土中的灰塵和流星撞擊的石頭碎片覆蓋。不知道什麽原因,瑪麗亞的地形集中在靠近地球的壹側。
地球附近的環形山和火山大多以科學史上的名人命名,如第谷、哥白尼、托勒密等。背面使用了更現代的名字,如阿波羅、加加林和科洛列夫(因為第壹張照片是由月球3號拍攝的,所以有明顯的俄羅斯偏見)。此外,與近區類似,月球背面還有壹個巨型環形山南極——艾特肯,直徑2250公裏,深度12公裏,是太陽系最大的撞擊盆地,西側形成壹座山,成為太陽系重山的典型。(從地球上看;左圖中央)。
阿波羅和月球任務帶回了重達382公斤的石頭樣本。這些為我們提供了有關月球的詳細知識。它們具有特殊的價值。在登陸月球20年後,科學家們仍在對這個最快、最近的樣本進行研究。
月球表面的大部分石頭年齡似乎在30億至46億年之間,這與地球上極其罕見的超過30億年的石頭是巧合。這樣,月球提供了在地球上找不到的太陽系早期歷史的證據。
根據之前對阿波羅樣品的研究,關於月球的起源主要有三種理論:共吸積說,地球和月球同時形成於太陽星雲;裂變說月球是從地球分裂出來的;俘獲說月球是在其他地方形成的,後來被地球俘獲。這些理論證據並不充分,但來自月亮石的最新最詳細的信息引出了撞擊說,地球是被壹個大物體(相當於火星大小,甚至更大)撞擊的,月球是由噴射出的部分形成的。新的信息不斷被發現,但碰撞理論現在已被廣泛接受。
月球不存在全球磁場,但其表面的壹些石頭存在殘余引力,表明月球早期存在全球磁場。
由於沒有大氣層和磁場,月球表面裸露,受到太陽風的襲擊。在其剩余的40億年裏,大量來自太陽風的氫離子將被植入其表面。阿波羅號帶回的樣本證明了它在研究太陽風方面的價值。月球上的氫將來可能被用作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