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神棲息地簡介:在這個金錢至上,貪婪為主的社會,妳有沒有感到空虛,疲憊,無助?妳有沒有夢想過壹個精神家園:淡泊名利,遠離虛假,扔掉偽裝,回歸自然!當我們抱怨身邊沒有朋友,沒有真情;當我們不再相信愛情、親情、友情;當我們不斷被社會改變,又不斷改變社會的時候,我們似乎進入了壹個惡性循環。美好的東西離我們越來越遠,我們的責任和真誠被我們拋棄了!在這個現實的虛擬世界裏,我們遙遠而陌生,卻也渴望精神上的慰藉。我們夢想有壹個可以自由宣泄憤怒,釋放壓力,緩解疲勞,獲得心靈寧靜的空間。生活是壹個大舞臺,歌手是瘋子,觀眾是傻子。在我們表演完這出瘋狂而愚蠢的戲之後;當我們笑著詛咒的時候;當我們暫時離開喧囂,請在壹壺香、壹壺茶、壹縷音樂的獨處與冥想中,給心靈壹個棲息地!第二:靈境美國推薦:靈境的學習不大,但是有了心就清楚了;書不多,但誠信是精神。三年前,我終於有了自己的書房,優雅整潔。我家的書房不大,只有8平米左右。這個領域看似不起眼,但對我來說,它填補了空白,彌補了遺憾。室內陳設非常簡單。白色豎墻玻璃書櫃裏並沒有多少厚重的精裝書和珍稀古籍,很大壹部分已經被女兒嫁出去作為特殊的嫁妝,現存的書籍也很少。但盡管如此,只要靜下心來,就會有所收獲,或塗鴉,或上網,或入書山,或潛海,隨心所欲,盡情享受。前幾天少年姐妹來玩,誇我書房雅致清爽,書香濃郁,還挺羨慕的。他們還說他們家有多亂。我壹聽就忍不住笑了,知道朋友都是謙虛的宣揚別人,克制自己,但我還是喜歡聽好話。但是,在我看來,室內並不存在絕對的混亂和混亂。比如壹個沈浸在學習中的大師,即使他的辦公桌堆得“亂七八糟”,也是為了吸引更多的信息。這樣的“亂”是壹種知識沈澱的美,給人壹種沈甸甸的感覺。但是,我們是普通人,讀書只是作為壹種興趣,壹種求知欲望。如果我們看幾本這樣的書,就會把小世界搞得亂七八糟,像個不修邊幅的女人,那就太尷尬了。說實話,我更註重外表和形象,更何況這是壹個滋養心靈的棲息地!所以我拒絕把各種各樣的書到處亂放,我會把它們分開歸檔,放在適當的地方。這樣壹來,壹是拿取使用方便,二來也不會亂。我會把舊書和冷門的書藏在下面木門的暗處。對於壹些古籍善本,由於歲月的磨損和長期的觸摸,面容早已憔悴不堪,我會花些時間美化壹下,煥然壹新,讓人眼前壹亮,賞心悅目。王老師有時候說我自吹自擂,可能是真的,但我覺得這是壹種和諧。所以有時候為了給壹本書找壹個合適的位置,我會煞費苦心的去嘗試和整理,甚至會把自己喜歡的散文書都放在最顯眼的位置,因為我覺得這些美好的東西更應該被人關註。記得小時候出生在書香門第,家裏沒有書房很無奈。尤其是文革“破四舊”的時候,我們怕東西,也怕自己。可惜的是,所有的好書都在壹瞬間被翻了個底朝天,付之壹炬。後來,妳想看這樣的書,就得向別人借。結婚後,床頭櫃是我家第壹個書櫃。對於壹個五口之家,四個大學生,我們沒有書房,那麽多書放不下。紙箱當書櫃,床下當書庫。誰家漏水,誰就遭殃。雖然搬了幾次家,處理了大量,但是書房和臥室已經混在壹起了,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不便。坦白說,我是家裏最沒文化的壹個,品味不高,但壹直愛文學愛書,總覺得新書櫃不是很幹。每年六月六日,我都把它們搬出去見見太陽,曬曬黴。喜歡被太陽曬後的味道,喜歡幹爽結實翻起很響的書,喜歡看書的時候用書簽。即使沒有,中途停下來也總是用名片或者小紙條做標記。我從來不忍心把書頁弄皺。我討厭用手指翻頁,卷書,也不想看皺巴巴的臟爛的書。就算內容再精彩,也會讓我反胃,更別說讓我在書櫃裏礙眼了。在舊社會,由於家庭條件的限制,我留下了讀書情結。現在我的書房很小,但是簡單,準確,清新,優雅。最開心的是書架上有壹本屬於自己的書——《平凡的歲月》。這是我出版的散文集,是多年努力的結晶。每當我看著它,我就知道它溫暖。
參考資料:
溫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