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豐寧滿族自治縣的文化習俗

豐寧滿族自治縣的文化習俗

豐寧剪紙

豐寧滿族自治縣的剪紙歷史悠久。流行的豐寧剪紙始於清朝康熙年間。起初是用來加固紙張,後來發展到五彩窗花、紅色剪紙,到了乾隆時期形成了獨特的風格。清末民初,豐寧剪紙進入繁榮期。新中國成立後,在形式和內容上都有了進壹步的發展。1960後,陷入創作低谷。1982年,重新組建了豐寧民間剪紙隊,其作品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並多次出國展覽和演出。1993,豐寧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剪紙藝術之鄉”。豐寧剪紙分為雕版和剪紙兩種,用於室內裝飾和欣賞。它的窗花深受群眾喜愛,因為它象征著幸福,用於春節裝飾。其藝術特點是以正刻為主,負刻為輔,構圖以線為主,面為輔,富於變化,精致流暢。內容以花鳥蟲魚、民間傳說、戲劇人物為主,可以是點狀的,也可以是單色的。塞外鄉土氣息很濃,造型幼稚簡單,雅俗共賞。

滕氏布胡華

2014年,文化部網站發布《關於公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項目名單的公告》,豐寧滕氏布貼畫成功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滕布貼畫是河北豐寧民間藝人滕騰先生發明的壹種新畫種。創作技法是繪畫、雕塑、堆繡、唐卡和剪紙的結合。用料考究,色彩艷麗,操作細膩,畫面逼真,取材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