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節,又稱七月節。時間從公歷每年的8月7日或8日開始。到了周代,是日本天皇親自率領三郡六郡的王公大夫,到西郊迎秋,舉行祭祀少昊和蓐收的儀式(見《禮祭月令》)。漢代仍然繼承了這壹習俗。後漢祭祀史:“立秋之日,西郊迎秋,祭白帝蓐收。車旗身著白衣,表演了歌曲《西豪》和巴蜀舞蹈《余明》。及天子入圃射祭,以薦祭宗廟之禮,命日體劉。殺動物作祭品,可見秋來推廣武術之意。”
在唐代,每到立秋之日,也要祭祀五帝。《新唐書》:“立秋立冬拜郊五帝。”在宋代,在立秋的那壹天,男女都要佩戴梓樹葉來配合時間順序。有用石南紅葉剪刻花瓣插鬢的習俗,也有秋水吞服七顆小紅豆的習俗(見《臨安年》),明顯繼承了宋俗。在清朝,在中秋節開始的那壹天,人們用掛秤稱體重,並與夏天稱體重的人數相比較,以測試他們在夏天的肥胖程度。自民國以來,在廣大的農村地區,人們習慣於在白天或夜晚預測立秋時的冷熱天氣。還有用西瓜青豆嘗新事物,祭祖的習俗。在立秋的前壹天,陳冰有吃瓜、蒸茄子、炒香香等習俗。
當妳到達立秋的時候,梧桐樹壹定會開始落葉,這就是為什麽有成語“當妳失去壹片葉子時,妳就知道秋天了”。秋季包括六個節氣:立秋、初暑、白露、秋分、寒露、初霜。是壹個由熱轉冷,再由冷轉冷的過渡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