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個字的意思很深刻,“內”主要是調整五臟六腑、經絡等等,強身健體;“外”是指盡量避免外界的“外邪”對自己的傷害,不僅包括容易讓人生病的東西,還包括防火防災等避免危險的東西;“動”是指適度、適度的運動;“靜”就是調整自己的心態。雖然壹個人不能心平氣和的處理事情,但是要盡量避免大喜大悲。
很好的理解這四個字是養生的基礎,廚房裏有壹樣東西,兼顧“內”和“外”的養生小竅門。很多人想不到的是生姜,但李時珍曾提出,生姜能“抵禦萬惡”,內可養生,暖脾胃散寒,外可解各種毒素應急,尤其是吃草藥或誤食草藥。
生姜入藥歷史悠久,神農本草有記載。《本草綱目》記載,生姜能“抵禦萬惡,解除食野鳥中毒”,“生用散,熟用平衡”,其中“用中平衡”即調理脾胃;金元四大家之壹的張提出生姜“益脾胃,散寒氣”。
不用說,我們都知道生姜的種類。這裏主要說幾個大家關心的問題。用姜養生和幹姜不同,看似是壹回事但養生作用不同,不能混淆;按照正統的教課書上的說法,生姜做得“又大又嫩”比較好,也有人說做姜比較好。其實區別就在於生姜的散風散寒能力更強,各有各的最佳選擇,根據需要而定。
另外,也有人說生姜皮涼,用的時候需要去皮。其實這句話是金元四傑之壹的朱丹溪說的。原話是“留皮是涼的,剝皮是熱的”,但下壹句話才是重點。這句話就是“守皮是表而除熱,剝皮是保熱藏熱”。可見,養生姜“性過熱”,去皮容易“積上火”,不建議去皮。
生姜入藥被稱為“嘔吐聖藥”。對於突然嘔吐的人,古書記載“嚼二三片姜可止”。這可以說是生姜的藥用價值之壹,需要專業人士的指導來“驗證”,而生姜的養生功能可以分為四大類。
1.生姜有助於預防感冒。
俗話說“百日離不開姜”。生姜是常用的祛寒藥材,也是預防感冒的常用養生之物。李時珍說它“祛邪防邪”,即對祛寒有預防作用。古書記載的方法有兩種。壹種是在鼻孔周圍或鼻子兩側塗抹生姜、紫蘇、菊花。另壹種比較常用,就是幾片生姜和適量紅糖泡水喝。
2.生姜溫補脾胃。
生姜被稱為“嘔吐聖藥”,最適合因胃寒而嘔吐的人,尤其是搭配豆蔻。若配以藿香,可用於夏季嘔吐;與黃連配伍可用於濕熱嘔吐。不過,生姜最擅長溫補脾胃。古書《本草辨證論治》記載“生姜祛濕,溫中使脾胃有活力,脾胃的溫度和諧健康,濕氣就去了”。
對於飲食偏寒、脾胃寒氣重的人,可以用生姜、大棗養生;若脾胃虛寒,可用生姜、人參、白術養生;若陽氣虛弱,寒濕之氣盛,可用生姜、高良姜、花椒養生;脾胃虛寒者,古籍中有生姜、黨參、白芍的搭配。
3.生姜養生性寒溫。
生姜保健可以“溫肺化飲”,但很多人只知道生姜溫補脾胃卻不知道它“溫肺化痰散寒”的作用。其主要機理是“脾胃為痰之源,肺為藏痰之氣”,而溫補脾胃則可遏制“痰之源”,生姜也散寒,故保健有益於肺。
孫思邈在《錢進方》中記載,姜汁和蜂蜜能調理多年的咳嗽;此外,還有生姜、甘草、人參、大棗等潤肺的方法。值得註意的是,生姜和半夏是很好的搭檔,古籍中有記載,但半夏有毒,不建議養生。
4.生姜可以用來應急排毒。
歷代本草書籍中,生姜能解毒半夏、天南星等藥材,還有野鳥、蘑菇。《本草綱目》中記載“諸藥之毒,食竹雞鷓鴣”,可用姜汁解毒;孫思邈還記載,吃魚吃蟹,生姜、紫蘇葉、甘草都能中毒。
但是,在用生姜養生的時候,有壹點壹定要明白,那就是生姜的壞處。《本草綱目》中記載“久食生姜,積熱多酒,發甚快”,可見生姜不宜多食,尤其是飲酒時。另外,生姜味辛助火,雖能祛寒,但也有助於“火邪”和“熱邪”,所以熱盛者和陰虛者最好不要吃。
生姜是常見的食材,也是養生的好東西。俗話說“早上吃姜,早上吃人參”,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多吃姜,因為凡事有利有弊。只有了解生姜,妳才能合理地使用它來養生。如果妳覺得這篇文章對妳有用,請給予支持。作者今後會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