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關於龍姓的相關資料。

關於龍姓的相關資料。

壹、姓氏的起源

龍(Lóng Long)姓氏的起源無法詳細考察,因為它涉及許多神話。有七個來源:

1,出自黃帝之臣龍興。據竹書《姓氏源流及編年史》記載,黃帝陳有龍興,黃帝居有熊(今河南新鄭)。是給河南龍家的。

2.那延龍自順來後,以官名為氏。據《宗族簡史》記載,龍氏、也,龍也冉(所謂冉,是當時專做出納、皇帝的官職。)後代以龍的官名為姓。由於舜的活動區域在山西南部,智龍的家族來自現在的山西省。是給山西龍家的。傳至漢朝兩千多年。龍眠因官職從河北巨鹿遷到扶風京兆。相傳四世龍叔,字,是龍初知縣。漢光武帝升任零陵郡時,在楚國做官,是武陵始祖。

3、出自古代神話傳說,龍宇之後。據《姓氏考》記載,龍姓出自皇家龍族,望天水之外。比如夏朝禦龍劉雷(繼堯之後,因能馴龍,深得夏朝皇帝孔嘉賞識,賜“禦龍”稱號)的後代中,就有以龍為名的。劉磊的故城在河南省偃師縣南部,屬於河南龍氏家族。

4、出自古代神話傳說,龍家族之後。據《宗族簡史》、《名氏言行錄稿》等材料,相傳董府,其姓已為氏,善飼龍,因養龍而賜姓“騎龍”。它的壹些後代以龍為姓,尤其是湖北的龍族。

5、從西漢開始,就有龍姓。據《華陽國誌》記載,西漢時有壹龍姓。仙泗縣轄貴州省凱裏縣西北部。

6、從地名看,以飼養地為姓。春秋時期,楚大夫以龍族(今山東省泰安市西南的龍族鄉)為食,他的壹些子孫以龍族為姓。

7、來自其他血統和少數民族的有壹個姓龍的:

(1)據北方歷史記載,焉耆(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焉耆西南)和西域(今新疆昌吉、瑪納斯兩縣)諸王都是龍。

②少數民族中有龍姓。在中國,苗族、普米族、哈尼族、彜族、侗族、瑤族、水族等民族都有龍姓。

第二,遷移分布

傳說時代龍姓的發源地是河南、山西、湖北。由於龍姓部落眾多,分布廣泛,使得龍姓迅速向周邊擴張繁衍。大約在漢代,甘肅、湖北、湖南和山西、河北、河南、山東是龍姓的三個中心。這壹時期,蜀中(今四川)有以龍為姓的人遷入,後南遷貴州,形成四大姓(龍、符、殷、董)之壹。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龍姓為躲避戰亂而南遷,促進了南方龍姓人口的增長,而這種遷徙也為江南龍姓發展到北方興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據《北史》記載,“米奇王、焉耆王皆以龍為名。”焉耆是西部的壹個小國。龍社當政時,打敗了龜茲王。有壹段時間,他們都投降了綠嶺以東。其子龍熙當政時投降降溫,派子侍奉,逐漸與漢族融合。唐宋時期,八番中的龍番首領以龍為名,後又分為大龍番、小龍番綏靖部、龍坑、、上龍龍官司、安龍戶。宋元時期,龍氏在歷史上第二次南遷,使得南方龍氏人口大大超過北方。明清時期,“龍番”的上述支系發展為“龍家”,並逐漸與漢族、布依族、水族、苗族等民族融合。從龍姓的歷史演變來看,這壹過程既體現了北方龍姓與南方民族的融合,也體現了少數民族龍姓與漢族及其他民族的融合。在這壹步壹步的融合中,龍氏完成了走遍中國的歷史征程。如今,湖南、四川、廣東、江西等省的龍姓較多。根據最近的壹項調查,四省的龍姓屬於武陵縣的江西龍更部落,約占中國漢族人口的67%。他們遷徙的原因是公務出行,與吳鑾華無關。龍氏是當今中國第八十五大姓,人口眾多,約占全國人口的0.24%。

第三,歷史名人

壹個叫龍的名人,最早見於《史記》。據說這位聖人,又名龍叔,因主張“貴善助地,貴善納貢”而被孟子引用告,使其名垂青史。

祁龍:秦末大將,官拜先鋒,後封為傅。

龍眠:生於西漢元光元年(公元前130),祖籍河北巨鹿,漢代在秦為官。他的後代定居在扶風京兆。世元元年(公元前86年),為程頤的學長。

龍舒:字高波,扶風京兆人。15年2月生於西漢元壽(公元前1)。東漢建都龍,建武(公元49年)為零陵太守,家名武陵郡。

龍庚:西仲,唐元和(807)人,開城(838)舉人出身。道州以來,任江西廬陵吉水丞。當他是壹個正義的行為,他無法返回。他父子曾在李安堂永新居住,他是永新趙霽的始祖。

龍匡:字,鹹通(860)人,889年任龍紀元第十五任理事。於天佑13年(916年)逝世,葬於煙堆嶺。有詩說:“富貴千年,身居億萬家,子孫流出,總有聲。”生五個孩子,都是貴族。

閆隆:字太早,北宋傅園(1099)舉人,被任命為魏源。宋代詩人。他曾以詩人的名義拜訪王安石,寫了壹首《沙詩》,深得王安石稱贊。

龍:字項城,北宋元豐四年(1081),任我駐南昌使。又以湖南為名,安撫招募使臣平定楚苗叛亂。在他戰死的營壘中,封他為南平侯,忠於武功,賜“湖湘世家”稱號。

龍仁福:吉安(今江西)人,元代浙江儒學副主任,著有《易經》。

龍錦添:子非出生於(1135),最後是(1223)。南宋孝宗惜春四年進士,初任福建莆田知府。後來升任南雄道刺史,為官清廉,為民辦實事,政績卓著,為世人所稱道。在宋寧宗禧年(65438)的第壹年

龍鐲:宋人,幹德年間,周為太守,造福朝廷,深得民心。當地人畫了壹只鶴來贊美他的美德。

龍燮:清代著名戲劇家,望江(今安徽)人。作品有《瓊花夢》《芙蓉城》等,在當時相當有名。

龍:字金山,安徽桐城人。嘉慶年間,有壹位進士(狀元),被李灌編為繼閣書。著有《贈硯齋集》。

龍:明朝貴州苗族人,領導起義反抗政府軍十余年,攻打印江、泗州、石阡等城,後被鎮壓、俘虜、殺害。

龍:清代江西永新人,同治年間進士。他寫了《周易說》、《庸鈔》和《明》。

龍汝元:字春芳(?-1859):清朝直隸宛平人。他出身於軍隊,曾從河南巡撫桂英那裏鎮壓太平軍,當過遊擊隊員和士兵。鹹豐八年(1858)升任大鼓會副總,幫助僧格林沁加強天津海防。次年,英法聯軍挑起第二次賣貨大戰。他守住了北岸的前堡,燒光了手中的巨槍,重創敵艦,被壹桿槍打死。

龍啟瑞:系列五,號陳晗(1814-1858):清代廣西臨桂(今桂林)人。道光狀元,翰林院頒。太平天國起義爆發後,在全國舉行團練。後擔任江西政治學者、江西政治使節。著有《景德堂詩集詩集》、《小學高音校正》等。

龍澤厚:清末廣西臨桂人,字積,光緒優貢。經知縣介紹,在廣州拜師康有為,是萬畝草堂的學長。先後參加過桂林聖會、上海強會、上海不纏足會、上海中華會、自衛軍等起義。光緒二十九年(1903),因參與《蘇報》工作,被清政府協同上海租界巡捕房逮捕。他曾在舊金山主持《文星報》。後來任上海天佑書院教務長。編輯有《南海先生去書記》。

龍明劍:四川榮縣人。早年赴日本留學,參加同盟會,後組織同誌軍進行武裝鬥爭。在赴敘利亞(今宜賓東北)途中病死。

龍雲:雲南昭通人,原是軍閥唐手下的壹名指揮官,後加入國民黨。1949發表聲明,表示支持中國* * *產黨的領導。新中國成立後,他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國防委員會副主席、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第壹屆NPC常委、第二屆、第三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常務委員會委員、副主席,為社會主義事業、民族團結、鞏固和發展邊區愛國統壹戰線、為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常務委員會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的建設作出了貢獻。

第四,縣廳編號

王俊1

武陵縣:漢武帝置縣,治於夷陵(今湖南漵浦南)。相當於湖北省長陽、五峰、鶴峰、來鳳四縣,湖南省沅江流域以西,貴州以東,廣西三江、龍勝。東漢遷到林園(今湖南常德市以西)。

天水郡:西漢丁原三年(公元前114),置萍鄉(今甘肅通渭西北),西晉遷上托(今天水市)。北魏時相當於今天的水、秦安、甘谷等市縣。

舞陽縣:隋朝時,魏州改為舞陽縣,位於妳的家鄉(今河北大名東北),唐朝時,改為魏州。相當於大名、磁縣、歙縣、武安、臨漳、肥鄉、威縣、邱縣、成安、廣平、館陶、滑縣、浚縣、內黃、冠縣。

太原郡:戰國第四年(公元前246年),秦莊王祥置郡,治晉陽(今太原市西南)。北魏時相當於今天的陽曲、交城、平遙、和順的晉中地區。

五常郡:公元221年,孫權分江夏郡、張羽郡、廬陵郡,統治五常。西晉時,湖北江南有嘉魚、鹹寧、銅山等市縣,江西有九江、瑞縣等市縣。

南陽縣:位於戰國趙浩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治所在萬縣(今河南省南陽市)。漢朝的管轄範圍相當於河南熊耳山以南的葉縣、內鄉和湖北大洪山以北的英山、鄖縣。之後逐漸變小,隋朝初期廢棄。龍舒說,山都是龍的,山都是南陽縣的壹個縣。

2.大廳號

石室堂、八德堂、敦厚堂:三堂的名稱都來源於後漢的龍舒,字高波為山都郡守。馬援給侄子寫了壹封信,敦促他學習龍舒寫的兩句話:“我誠而慎之,除了節儉和誠實,別無選擇。”馬援稱之為龍樹的“八德”。皇帝知道後,把龍舒提升為知府,說他“不愧為天下之師”。

景德堂:清代龍啟端撰《景德堂集》,書房名為景德堂。

易安堂:廣東中部的部落,包括廣州、佛山、肇慶、清遠,據最新調查,共有200多個村落,人口65438+萬,其中居住在國外的占20%以上。易安堂的祖先接近天堂,易安堂來自;劉表對龐公說:不享官職,不留子孫,為公;世界把它留在了危險中,我把它壹個人留在了那裏,但我沒有留下任何東西。因此,我把它叫做伊安。益安堂學校;(見廣東中部龍氏族譜)

此外,龍姓的主要堂名有武陵堂、天水堂、閻娜堂、敦本堂和鐘琴堂。

動詞 (verb的縮寫)家族譜系

全國範圍:福建泉州龍氏族譜不分卷。

廣東:;廣東中部的龍氏族譜有兩卷,順德大良的龍氏族譜有十七卷,華縣大澳的龍氏族譜沒有,華縣的龍溪龍氏族譜,東莞的龍屋基龍氏,大寧的龍氏族譜,高要金山的龍氏族譜,廣州白雲區大天壇旁的龍氏族譜。

浙江:蘭溪龍樹族譜六卷

江西:萬載龍氏族譜(1782,卷數不清),萬載講堂龍氏族譜(卷數不清),萬載龍氏族譜(1812,卷數不清),萬載龍氏族譜不分卷(1839)。

湖南:配有西高橋龍氏宗譜三十七卷,長沙龍氏宗譜十六卷,茶陵雲宗譜無卷,上項城南龍氏宗譜十八卷,項城南龍氏宗譜八卷,項城南龍氏宗譜四卷,項城南龍氏宗譜五十二卷。

重慶:大足縣無卷(2002)。大足縣高盛鎮龍氏族譜全壹冊(1980)。

六、宗族特征

1.龍是中國人高度贊揚的聖物。以龍為姓也是這種心理內涵的壹種表現。

2.在龍姓的發展史中,更多的體現了民族融合的歷史趨勢。

3、龍姓的字線有序。

貴州麻江縣龍氏族譜:載正童生修治祖永春號召世人傳承忠義道德和旌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