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平市自古以來就是江油的壹個著名地區。位於江西省東北部,北與景德鎮接壤,東接德興、婺源,南接鷹潭,西接鄱陽。因“南有樂安河,北有林平”而得名。
全市面積1980平方公裏,總人口95萬。轄16個鄉鎮,2個街道,1個農業科技示範園,1個大型水庫管理局。隸屬景德鎮市,是江西省計劃單列市。
惠陽街道、中埠鎮、武口鎮、後港鎮、塔山街道、樂港鎮、塔前鎮、十裏港鎮、永善鎮、紅巖鎮、雙田鎮、高松鎮、喬榛鎮、高家鎮、明口鎮、接渡鎮、臨港鎮、梨林鎮。
擴展數據:
樂平市的歷史沿革;
樂平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春秋戰國時期先後屬吳、越、楚,初屬範(音潘)市,後屬於漢(音甘)縣。秦統壹中國後,實行縣制,隸屬郡、九江郡。漢代屬韓愈縣樂安鄉。
樂平縣建立於東漢光和元年(178),縣城設在殷誠城堡(今德興市殷誠壹商)。因縣城南臨樂安江,北接林平,故名“樂平”。管轄範圍包括樂平、德興全境和婺源、萬年縣部分地區。東漢興平二年(195),三國從縣城遷至嶽口(今名戴村鎮),改縣名為樂安縣。
南朝陳天佳元年(560),廢除樂安縣建制,改轄鄱陽縣。太建十三年(581),設殷誠縣,隸屬原樂安縣,縣城仍在蒯口。
隋朝十年(591),廢除殷誠郡建制,管轄權再次轉移到鄱陽。
唐武德四年(621),樂平郡恢復建制,屬江南路饒州。唐武德九年(626年),樂平縣建制被廢,管轄範圍仍移至鄱陽。
唐朝開元四年(716),樂平縣再次重建。縣城位於長樂水口(今中埠鎮銅山港村),屬江南西路饒州。唐開元二十八年(740),縣東北的懷瑾鄉與休寧縣的於慧鄉合並,組成婺源縣。
唐朝元和(812)七年,縣東北丹陽鄉人調至婺源。唐初三年(883年),從縣城遷至花後鎮(今樂平鎮)。
南唐二年(938),撥樂平、陰山、南部三鄉,設德興郡。
宋朝熙寧年間(1068-1077),又有壹個村民被調到德興縣。
元代貞元年間(1295)縣升為州,屬江浙饒州道。
明初州改縣,路改府。樂平隨饒府調至江西九江路。鄭德七年(1512),縣南部所有新津鄉及豐樂鄉大部與鄱陽縣、余幹縣部分地區合並,組成萬年縣。
清代樂平縣繼承了明朝的建制和隸屬關系。
民國元年至三年(1912-1914),廢府設道,樂平隸屬潯陽路(治九江)。民國五年(1916),縣直轄於省。民國十九年(1930),樂平建立縣蘇維埃政權,下轄閩浙贛三省。閩、浙、贛三省,贛東北特委、革委會駐樂平。
民國二十壹年(1932),紅軍撤退後,樂平屬江西省第四行政區(鄱陽),民國二十四年(1935),改為第五行政區(專員遷景德鎮)。
4月29日,1949,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樂平。樂平縣原屬贛東北行政公署樂平區(位於樂平)。同年5438年6月+10月,專員公署遷至景德鎮,改為浮梁地區。
1952 10樂平變更為上饒地區。
1983 10月,變更為景德鎮市。
1992 9月21經國務院批準,撤銷樂平縣,設立樂平市。
樂平市人民政府-樂平概況
樂平市人民政府-行政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