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診斷方法的內容主要包括望、嗅、問、切四種診斷。由於舌診和脈診內容豐富,在疾病診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了方便學習,突出中醫診斷的特點,本書將舌診和脈診的內容單列壹章講述。
通過“四診”收集的臨床資料,特別是各種癥狀,是判斷疾病和辨證的主要依據。《難經六十壹難》說:“看而知者謂之神,聞而知者謂之聖,問而知者謂之作,切而知者謂之巧。”《金鑒·醫學博士·四診要領》也說:“望目、聽耳、問題、判言、參指、診道明,知病根。”因此,臨床醫生首先要掌握神、聖、巧、巧的診斷疾病的方法,從而發現和了解各種癥狀、體征的特點,準確、全面地收集病情,同時了解各種癥狀、體征的原理,熟悉其在辨證、辨病中的意義。
在臨床上運用診斷方法時,並不總是按照望、嗅、問、切或問、望、嗅、切的固定順序進行,而往往是四診並用,診斷與診斷交替進行,即在發現任何癥狀或體征時,都在考慮可能的病因、疾病性質和部位是什麽,然後再進行壹些檢查或詢問。詢問是醫生通過有目的地詢問病人或陪同病人來了解病情的壹種方式。
問診是中醫診斷疾病的基本方法之壹。《內經》中已經記載了許多咨詢的具體內容。如蘇文《三不九候論》說:“要審原病和現病,然後按自己的脈。”《蘇文書屋郭綸》也說:“凡欲看病者,必問其居”,這就奠定了中醫咨詢的基礎。然後問診為歷代醫家所重視,並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不斷補充,使之逐漸完善。明代張介賓《凈月全書十問》將問題歸為十問,便於臨床應用。清代於還擬定了《醫》中的病歷書寫格式,對問診的壹般項目、現病史、既往史作了詳細的規定,與現在中醫病歷的書寫內容頗為相似。
第壹,協商的意義
問診是了解病情、診斷疾病的重要方法,在四診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為疾病的許多情況,如疾病的發生、發展、變化的過程和治療過程,患者自覺癥狀,既往病史、生活史、家族史等,都只能通過問診獲得。上述與疾病相關的信息是醫生分析病情、進行辨證的可靠依據。特別是在壹些疾病的早期,當患者沒有客觀體征,只有意識癥狀時,醫生只有通過會診才能掌握疾病的線索,做出診斷。此外,問診還可以為其他診斷方法提供壹個大概的範圍,通過問診了解患者的精神狀態,以便及時開導,也有助於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因此,會診是醫生診斷疾病的重要方法之壹。正如《蘇文證羅斯論》所言:“不問初診之時,必憂飲食之失,起居過度,或傷毒。先不說這個,就拿不出來。”也就是說,在診斷疾病時,首先要問清楚疾病的開始、發病原因等。如果沒有問清楚,很難匆忙做出正確的診斷。張明·鏡月認為會診是“診斷的關鍵和臨床實踐的首要任務”。清代醫家趙在《存存齋手稿續》中也說:“脈在四診之末,望聞問貴。”其中壹個問題對於辨證尤為重要。“充分說明問診在疾病診斷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協商的方法
醫生需要某些方法來詢問病人的病情。醫生能否通過問診及時、準確、全面地獲得有關疾病的臨床資料,與問診的方法密切相關。《難經六十壹難》曾說:“問而知之,謂之功”。聖經中的“工作”壹詞指的是咨詢的技巧。因此,要在臨床中用好會診,除了要熟練掌握會診內容,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外,還應註意以下事項:
1.環境要安靜適宜。
咨詢應在安靜和合適的環境中進行,以避免幹擾。特別是對於壹些不方便在公共場合表達病情的患者,要單獨詢問,讓他們自由描述病情。《蘇文·移精變氣》說:“關了門就病了,問幾遍情,順了意。”就是直接問病人病情。如果因為生病意識不清不能告訴自己,可以問知情人或者陪同的醫生。但在患者能陳述的情況下,應及時核實或補充,使信息準確可靠。
2.認真善良。
醫生應該體諒病人的痛苦,把他們當親人看待。提問時,避免審問。對待患者的態度要既認真又和藹,仔細詢問問題,耐心傾聽患者陳述,讓患者感到溫暖和親切,願意主動陳述病情。比如《醫法問病論》說:“問者不煩,患者不煩。可以詳細問壹下根本原因,但是治療是對的。”遇有病情嚴重或難以治愈的患者,應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醫生應避免悲觀、驚訝的語言或表情,以免給患者帶來不良刺激,增加其思想負擔,使病情加重。
3.不要用醫學術語問
醫生在詢問病情時,不應使用患者聽不懂的醫學術語。詢問應該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以便患者能夠理解並準確描述自己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