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原是公元前3世紀左右崛起的遊牧部落,崛起於今天的內蒙古陰山腳下。匈奴帝國的鼎盛時期是公元前176年至公元前128年。匈奴主要分布在阿爾泰山以東的鄂爾多斯高原。
第壹,陰山山脈:
中國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山脈,東西走向,包括狼山、烏拉山、色爾騰山、大青山等。陰山是壹條東西走向的山脈,是中國北方的壹條重要地理分界線。它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的中部,河北省的最北部。在東經106 ~ 116之間。西端淹沒在低山的阿拉善高原,東端止於多倫以西灤河上遊,長約1,000公裏。南界是河套平原北側的大斷崖和大同、陽高、張家口的盆地,河谷北側的壩緣山。北界北緯42°左右,與內蒙古高原相連,南北寬50 ~ 1公裏。
二、阿爾泰山脈:
阿爾泰山脈,自西北向東南,斜穿中、哈、俄、蒙四國邊境,綿延2000多公裏;我國阿爾泰山屬於中段南坡,全長500多公裏,海拔1000-3000米。主脊高度3000多米,北面最高峰是友誼峰,海拔4374米。
第三,鄂爾多斯
鄂爾多斯是蒙古語,意思是宮廷戶口多。因明代成吉思汗陵墓遷至此,蒙古遊牧部落名為鄂爾多斯,故高原得名。鄂爾多斯高原位於河套平原黃河之字形彎道的懷抱,東南、西與山西、陜西、寧夏接壤,北與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包頭市隔河相望。35000年前,鄂爾多斯是著名的“河套人”繁衍生息的地方,也是“河套文化”的發源地。
擴展數據
匈奴的歷史淵源:
匈奴原是公元前3世紀左右興起的遊牧部落。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被驅逐出黃河河套地區。東漢時期,南匈奴進入中原,北匈奴從漠北遷到河西走廊,大約用了300年。
自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開始受到漢軍的攻擊。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匈奴將主力撤至漠北,至元壽四年(公元前119年),王庭已完全撤出漠南。
五峰二年(公元前56年),南匈奴召降漢,匈奴歸漠南。
趙建三年(公元前36年),甘延壽受西域保護,副隊長陳湯攻打北匈奴,殺死北匈奴。
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46年),匈奴人遭到烏桓人的攻擊,在漠南居住了80年才北移。
永元四年(91),漢軍敗於金尾山(今阿爾泰山),北匈奴主力去中亞。後來中國北方的鮮卑人強大起來,逐漸占領了匈奴故土。
蕪湖十六國時期,內遷中原的南匈奴建立了、北涼、夏等國。
百度百科-匈奴
百度百科-陰山
參考來源;百度百科-阿爾泰山
參考來源?百度百科-鄂爾多斯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