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描寫秋景的古詩《致劉京聞》全文與之搭配嗎?

描寫秋景的古詩《致劉京聞》全文與之搭配嗎?

《致》中的石

荷花枯萎了,捧著雨水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菊花的花枝還傲立著抗寒霜。

好年景壹定要記住,是橙橙的。

1,翻譯

荷葉毀了,像傘壹樣的葉子和根也不再像夏天那樣纖細;菊花已經枯萎了,但傲霜挺拔的菊花枝條在寒風中依然充滿生機。不要以為壹年的好風光會壹掃而空。妳壹定要記住,最美的風景是在初冬的橙綠季節!

2.欣賞

這首詩是詩人寫給他的好朋友劉京聞(名叫季孫)的。詩的前兩句描寫風景,抓住“荷花盡”和“菊花殘”描寫深秋初冬的蕭瑟景象。“什麽都沒有”和“還在那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出了菊花傲霜與寒冷作鬥爭的形象。後兩句論風景,揭示贈詩目的。說明冬天的景色雖然蕭瑟寒冷,但也有碩果累累、成熟收獲的壹面,只是其他季節無法比擬而已。詩人是這樣寫的,用來形容人的壯年。青春雖然過去了,但也是人生走向成熟、大有作為的黃金階段。鼓勵朋友們珍惜這段大好時光,樂觀向上,不懈努力,千萬不要沮喪和自嘲。?

蘇軾《致劉京聞》寫於元佑五年(1090),蘇軾任杭州刺史。《苕溪漁隱從化》說,此詩詠初冬風光,“歌妙。”這首詩雖然是寫給的,但寫的是深秋的景色,對劉本人的道德文章只字未提。這似乎不是題中應有之意,但實際上作者的高明之處在於,在不著痕跡地描寫初冬景色中,結合了對劉人品節操的贊美。因為在作者看來,壹年中最美的風景是橙橙綠的初冬景色。柑橘和松柏壹樣,最能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忠貞的節操。?

古人寫秋景的時候,天氣大多陰沈沈的,滲透著悲秋的感覺。但這裏有壹個反常的情況,寫出了深秋的豐富景象,透露著生機,給人壹種昂揚的感覺。所以宋代詩人胡載用韓愈《早春為水部張十八員》詩中的兩句作比較,說“兩首詩意同而言異,曲皆妙”。?

荷花和菊花是歷代詩人的吟詠對象,往往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但為什麽這首詩壹開始就高度概括地描寫荷花和菊花的意象,表現出壹幅深秋的畫面?這完全是為了強調和突出壹年中最好的場景:橘色和綠色。橘和橘雖然並駕齊驅,但其實城裏人都偏向於橘,因為橘象征著很多美德,所以屈原寫了《橘頌》對橘進行了贊美,主要是贊美橘獨立自主,色細內白,持德無私,優於伯夷。這就是詩的結束語的用意,寫景、贊物、贊人於壹爐,含蓄地贊美了劉京聞的性格和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