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征服希臘後,出現了希臘熱。他們把希臘文學作品當作範本,模仿甚至抄襲。大量的藝術品,尤其是雕塑和繪畫,作為戰利品被帶到羅馬,裝飾和豐富了這座城市。同時,許多受過良好教育的藝術家、工匠、手工藝人等。被聚集在羅馬作為奴隸和人質,這為羅馬文化的繁榮提供了優越的條件。正如古羅馬著名詩人賀拉斯所說:“被攻占的希臘使野蠻人的主人成了囚犯,她給粗魯未開化的拉丁帶來了藝術。羅馬征服了希臘,在另壹種意義上,希臘征服了羅馬。”畢竟羅馬文化是在羅馬政治經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龐大的帝國在吸收融合東西方文化的基礎上創造了獨特的古羅馬文化。羅馬人在很長壹段時間裏直接用面具制作人像雕塑。這幅人像酷似真人,沒有藝術創造力,但卻奠定了羅馬人像特別註重面部細節描寫的基礎。羅馬人像的精神氣質主要是通過頭部來表現的,而希臘人是通過肢體動作來傳達的。所以,沒有了頭,羅馬雕像的其余部分就毫無意義,而希臘雕像的生命則充滿了身體的各個部分,即使只剩下斷臂和殘肢,也依然能給人以獨特的生命和美感。古羅馬建築是仿照希臘的,但它有獨特的風格和特點。羅馬建築以穹頂和大跨度為主,並采用拱券結構。該建築規模宏大,造型壯觀,體現了英雄主義,象征著權力。古羅馬強調英雄、人本身以及美與力的結合。鬥獸場,作為古羅馬建築的重要代表,透露著壹種羅馬帝國異常威嚴的霸氣,壹種粗獷,看似不修邊幅。雖然萬神殿是古羅馬神廟建築的傑出代表,但我認為競技場更有氣質,更能展現古羅馬的特色。羅馬和希臘都是奴隸制國家和半島國家,但羅馬人主要以農業為生,在與自然的鬥爭中培養了冷靜思考和對客觀事物實事求是的精神,所以實用主義是羅馬人的風格,這與“外向型擴張”的希臘人的浪漫氣質不同。這就決定了羅馬人的藝術觀是寫實的,現實的,缺少幻想和想象,更接近於實用,這就是現實主義的體現。在形式上,羅馬追求宏偉,這與古希臘強調“和諧”不同。古羅馬普遍的美學思想是“崇高”,有壹種敢於參與世界去爭取勝利的精神,這與古希臘的寧靜和理想化的完美有很大的不同。
希臘人和羅馬人共同創造了西方古典文化,構成了西方文明的起源。它們都是民主的、科學的,但希臘和羅馬各有特點:與羅馬相比,希臘更理想化;相比希臘,羅馬更現實。用壹句話概括,那就是:光榮的希臘,偉大的羅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