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遏制楊。濕為陰邪,極易阻礙陽氣的傳播,同時又能損傷陽氣,所以有“濕勝於陽”之說
②阻滯氣機。濕邪粘稠,易幹擾臟腑氣化,阻滯行氣,影響升降。常見癥狀有飽脹、嘔吐、腹瀉。
③濕與其他邪氣相合,以寒熱為主,尤其是濕熱證。濕是各種邪氣的格局,總是伴隨著其他邪氣。其中寒熱暑是最常見的邪氣,濕熱合則濕熱,與寒合則寒濕,是臨床上最常見的濕邪證候。所以《鏡月全書》說,“濕證最多,辨證之法只有兩種,即濕熱盡,寒濕盡。”在這兩種證型中,濕熱證較為常見,如外感濕熱證、雜病脅痛、黃疸、淋證、痢疾、帶下等。,與濕熱蘊結密切相關。《林逸聖墨》引用丹溪的話說:“六氣中,濕熱為病,十常八九”,所以濕也是邪,有形有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