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52篇選文可分為四個部分,包括對南宋都城臨安的名勝古跡、文物古跡、郭城宮、皇家園林的描寫;南宋的許多法規;包括對中國傳統節日和民俗的描述;南宋都城臨安的商品、娛樂活動與人們的生活習慣。
《東京之夢》簡介
《東京夢》主要描述了崇寧至宣和年間(約12世紀初)宋徽宗都城開封的情況,內容豐富而廣泛。包括:北京的外城、內城、河橋,宮內外衙門的分布和位置,城內的街道、小巷、商店、飯館,宮廷會議,城郊祭祀儀式,以及東京的民俗和時令節日,當時東京的日常生活,歌舞等等。它詳細描述了這壹時期的日常生活場景,描繪的對象從王公貴族到普通百姓。是研究北宋社會生活、經濟、文化的極其重要的歷史文獻。這部新版《東京夢記》的註釋者顏文儒先生,不僅吸收了近年來東京夢記研究、宋代城市研究、古代語言研究、名物制度研究、民俗研究的最新成果;為了方便讀者了解文中的情況,他甚至在《研究與分析》中從歷史、文化等方面對書中的重要章節進行了點評。
《東京夢中華》可以說是壹部《清明上河圖》的文字版,是研究北宋大都市社會生活、經濟、文化的重要歷史文獻。如果妳對民俗學、民俗、歷史感興趣,這本帶註釋的譯本絕對是妳的不二之選。
宋夢圓著《東京夢錄》十卷本導讀。
孟長老,他的生平事跡沒有記載在他的書裏。現在我們只能根據《東京夢中國》的序言來了解他的生平。
孟先生在序言中說,他自幼隨父走南闖北。宋徽宗(1103年)來到首都,住在城西晉亮橋的南邊。在首都,參議員孟逐漸成長起來。成年後,孟長老是否為官,在序中含糊其辭,後人猜測頗多。如清代藏書家毛來認為孟長老可能是為修建艮嶽的人。原因是魯記錄了東京所有美麗的地方,而俞根月卻只字不提。惠宗宣布和平時,根月是東京邊都的壹大勝景。為了修建艮嶽,惠宗專門招募了花石班,導致了方臘起義。內憂剛消,外患接踵而至,北宋滅亡,繁華的東京成了華胥的壹個夢。孟頫雖然只是艮嶽的督軍,但也難逃罪責。所以寫這本書的時候,不敢提艮嶽,也隱瞞了真實姓名。常茂來的猜測沒有確鑿的依據。但從這本書的內容來看,作者對東京的宮廷生活非常熟悉,地位和職責可想而知。雖然作者在書末的附註中說:“每逢大禮禁節,我不知道試用試用壹下會有什麽結果。”壹般認為這只是通常的謙虛之詞,也可能是作者隱藏身份的話。也許孟先生是北京的小官員,所以他熟悉皇宮的情況。這是作者說的。當然,也有研究者據此做出了不同的判斷,認為如果沒有事實依據,僅憑猜測很難得出結論。
北宋末年,金軍大舉南下,開封數次被圍。靖康歸位(1126年),惠宗、欽宗被金軍押往北方,史稱“靖康之難”。第二年,孟先生離開東京開封,南下避江左,因此而死。元老院院長孟死於紹興十七年(1147)。他常年在60歲左右,具體時間不詳。
靖康之難,中原大部分人隨朝廷南下,避之則地,避之則浙,故國故裏的思念無時無刻不在縈繞著我。宋代詩人周唐在《碧波別誌》中寫道“紹興在始,故坐而論京師風光”。在孟元避居江南之地的幾十年裏,他常常在孤獨和失落中想起東京當年的繁華,心中無限惆悵。參議員孟當時在和年輕人談東京當時的繁華,年輕人“常常生些亂子。”為了不使那些談論東京風土人情的人看不清事實,讓後人打開書本就能看到當時東京的盛況,於是孟先生在失望中開始回憶東京的繁華,並編成文集,在南宋紹興十七年寫進《東京夢中國》。
《東京夢中華》中的記載大多是關於北宋都城開封從宋徽宗崇寧到宣和(1102 ~ 1125年)的情況,包括這幾個方面:外城、內城和河橋,宮內外衙門的分布和位置,城內的街巷、商店、餐館,朝廷會議和城郊節日,東京的民俗和時令節日。它像當代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壹樣,為我們描繪了北宋東京開封府從崇寧到宋徽宗宣和(1102 ~ 1125)這段歷史時期的情況,包括北京外城、內城、河橋的分布和位置,以及宮內外的衙門。它和當代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壹樣,描繪了這壹歷史時期生活在東京的貴族、貴族、平民的日常生活場景,是研究北宋社會生活、經濟、文化的極其重要的歷史文獻。而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場景,是研究北宋社會生活、經濟、文化的極其重要的歷史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