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三遍材料獲取信息。
材料壹般要讀三遍:第壹遍,大致讀(看)壹遍,了解大致內容,不要糾結於個別詞句;
第二遍,仔細閱讀,結合素材來源的說明(時間、會議、人物等。),建立材料與所學知識之間的聯系,搞清楚什麽時期考什麽知識,分清哪些材料是史實,哪些是觀點;材料之間的關系是否相對獨立或互補;
第三遍,重點閱讀,帶著問題閱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用筆畫出與問題相關的單詞和句子,對材料中的史實和觀點(評論)進行劃分或分層。如果有些材料比較簡單,可以先看問題,然後帶著問題看材料,確定有效信息。要提取有效信息,要註意材料的開頭、結尾、來源和註釋。
2、分析問題,明確要求。
壹般來說,有四種答題方式:結合材料,根據所學內容作答,根據材料和所學內容作答,不指定答題依據。
閱讀問題時,要註意問題要求如何回答,同時要看清楚問題要求回答什麽,限制條件是什麽。
有些問題其實包含了幾個需要回答的問題;部分問題基於以上問題的回答;有些問題需要根據幾個材料來回答,所以在審題的時候要註意。最好把內容的中心詞和限制性條件標註出來,以防答題時被翻漏。
3.緊扣問題,認真回答。
“怎麽問,怎麽答”
第壹,在組織回答時,壹定要“有問必答”,按要求回答,即註意依據和限制條件。看問題是“根據材料”還是“根據所學”或者回答問題沒有依據。
中心詞提取
第二,如果壹個問題有幾個中心詞,最好寫出中心詞(如原因、意義、措施、區別等。)在具體答案前註明答案內容。
段落、點和序號
第三,答案要組織成段落、要點、序號。壹般壹個問題就是壹個段落,如果壹個問題有幾個重點,就要用序號標註出來。
根據問題給出答案
四、根據具體的問題和題型,如內容、措施、原因、意義、異同等,確定回答的數量。給的分多就答的多,給的分少就答的簡短。
第五,對“啟示”、“解釋”、“經驗教訓”等問題的回答,要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去思考和組織,不要從某壹方面展開敘述或分析。
不要留下空洞的問題。
第六,對於認為難的題,根據材料和課本知識盡可能多的回答,不要留空題,因為高考閱卷時,答案的對錯是不計分的。另外,對於那些要求根據所學知識回答的問題,評分標準往往是“答案合理”,這實際上給了每個考生發揮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