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首詩的創作時間,學術界大致有五種說法:
1.《三國演義》在蘇軾《赤壁詩話》的基礎上,主張曹操在建安十三年(208)年底赤壁大戰前,朗誦此詩《飲酒作歌》。
2.求賢之論出自張克禮《三曹年譜》:“表達廣納賢才的熱切願望,與求賢之令同時。”時間在建安十五年(210)。
3、雙方說此命題源於萬,認為此詩作於安元年(196),曹操遷漢高祖於許都,曹操與等心腹交好而唱。
4.吃喝玩樂,具體時間沒有考證。這句話是沈德潛的《古詩源》卷五:《壹行短歌》,及時說出來也是好玩的。
5.王慶主持烏丸可汗宴會的說法,作於建安二十壹年(216)五月。
擴展數據:
贊賞:
“當酒歌,人生幾何?比如朝露,去日本就難多了。”開篇滿是深情和感嘆,有點迷茫,有點疲憊。但曹操是壹個胸懷萬裏的政治家。雖然他“令人難忘”。
但不是壹個人,而是用酒,“唯杜康”。壹杯酒可以澆心塊,壹杯酒也可以和青梅壹起煮,共商天下英雄。想到世界上的英雄,他的心為之壹震。
於是我直接抄了《詩經》裏的幾個字,壹個字都沒改,“青青,悠悠我心”“呦,呦,鹿鳴,野蘋果。我有客,吹笙。”直接表達對天賦和英雄的渴望和向往。
他的引用是如此貼切自然,不著痕跡地與全詩融為壹體。這個在政治軍事舞臺上走了壹輩子的曹操,曾經多次臨危受命,被無數敵人暗算。他有如此深厚的文學修養。
把《詩經》裏的內容做到隱形,真的很讓人佩服。他反復念叨自己對人才的向往:“清如明月,何時能忘?”。煩惱由此而來,無法斷絕。“新朋舊友聚宴”,談酒席。“我懷念以前的優雅。”
仰望“月星稀,烏鶇南飛”的天空,他知道自己“繞樹三圈。”曹操用猶豫和仿徨,打開了政治家的胸襟和氣度。“山永遠不會太高,海永遠不會太深。周公吐食,天下歸心。”
面對可能即將打響的戰鬥,他終於擺脫了悲傷,表現出了統壹國家的英雄情懷。這首“短歌行”以“對酒對唱,人生幾何”的無限感慨開始
到了《壯誌淩雲》的“周公吐食,世態歸心”結尾,全詩充滿了矛盾和情感,他的心靈壹波三折,就像他的壹生壹樣,充滿了矛盾和糾結,孤獨和掙紮。
作者介紹:
曹操(155-220正月庚子),本名孟德,本名毛雅民,郭培(今安徽亳州市)人,漢族,東漢末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是曹魏政權的創始人。以漢武帝之名,征討四方,對內消滅爾淵、呂布、劉表等人。
統壹了中國北方,實行了壹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曹操生前為東漢宰相,後為王維,死後謚號為武王。他的兒子曹丕稱帝後,尊稱他為魏武帝。曹操博覽群書,特別喜愛兵法,曾經臨摹過古代各種兵法的謀略。
還有代代相傳的《吳偉註孫子兵法》。公元220年(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回到洛陽。當月,他病逝於洛陽,享年66歲。這年十月,王維曹丕代漢,稱帝,國號魏。曹操被尊為武皇帝,廟號毛。
2009年,河南省安陽市宣布發現曹操墓,引起轟動和爭議。2012年底,復旦大學用DNA技術確認了曹操家族的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