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孔子讀了《周易》後寫了哪些思想?

孔子讀了《周易》後寫了哪些思想?

孔子在透徹理解《周易》的精神實質後,讀後感寫了65,438+00篇:荀傳、項傳、文言傳、內聚傳、朔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共7種。這10篇被後人稱為《易經》十翼,用來解讀《易經》。

該傳以上、下經分為上下兩部分,有64節* * *,解釋了64卦的名、字、旨。

《象傳》分上下兩部,解釋各卦的卦象和各卦的象。卦像的闡釋者叫象傳,象的闡釋者叫小象傳。

文言文,* * *兩段,分別解釋“甘”和“坤”兩個卦的意思,所以又叫“甘文言”和“坤文言”。主要是在荀、項的基礎上進壹步闡述和拓展。

《系辭傳》分上下兩部,主要陳述經文要義,落實卦的基本原理。本文對《周易》經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和闡述。壹個表達了《易經》的精妙,壹個展示了閱讀《易經》的重要事例。

《談八卦傳》是壹部關於八卦取象大例的專著,也是探討《易經》中象的產生和發展的重要依據。

《卦傳序》是對《周易》六十四卦排列順序的概述,揭示了卦之間的傳承與接受。前半部分從“幹”到“裏”共30卦,主說天道;後半部分,從“西安”到“吉煒”***34卦,主說人情關系。

雜卦,猶言“雜卦,錯綜意。”六十四卦重組為三十二對“錯綜卦”,旨在解釋事物發展的變化規律,反映在正負相對因素上。

漢書?《儒林外史》記載:“孔子讀《易經》,魏為之編三絕。加我幾年,五年十年就能輕松學會,那我就什麽都不會了。”孔子學易經,而對於魏編修三絕,則是長時間積累功力,表達了這樣的感受:“再給我五年、十年的時間,易經會更深入,會減少我的大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