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作家、音樂家、思想家、養生家和哲學家。
他為人處事有獨特的個性,不畏權貴,不屈不撓。
他年僅40歲,悲慘地死於政敵之手。他是整個魏晉文學思想界極具人格魅力的領軍人物,其人格魅力和文化影響力巨大而深遠。
他就是壹代英才——嵇康。
嵇康,字夜叔,竹林七賢精神領袖之壹。其著作中的許多思想和理論,如養生論、養生解難論、私釋論、聲無哀樂論等,突破了當時的傳統觀點,成為後人學習的典範。《紀十卷》中包含了養生理論,《養生論》成為我國養生史上第壹部全面系統的養生專著。他的養生思想受到了著名醫學家孫思邈和養生大師陶弘景的高度贊揚,對後世影響深遠。
魅力非凡的古代美男子。
《晉書·嵇康傳》記載他“有天才,遠離人群。”長七尺八寸,美觀典雅,但土木笨拙,不自飾。人們認為龍是優雅而自然的。”“康嘗采藥巡山澤,誌得意滿,忽焉忘。有時柴火遇蘇,鹽稱神。“翻譯成白話文,他風度非凡,身材高大。按照衛尺子的契約,他是1.81-1.91米,長相清秀,聲音悅耳,氣質不凡,文采極佳。山裏的樵夫遇到了他,以為遇到了神仙。
不同的史料中有很多文字記載了他英俊的外表和不凡的氣質。這個古代帥哥在信息發達的今天壹定是擁有大量粉絲的壹代鮮肉。
當然,如果僅僅是外表光鮮亮麗,嵇康的名聲也不會永遠傳遍世界。與他帥氣的外表相匹配的,是他更加出眾的文采。他的詩歌充滿了生機和活力,他的作品,如《秋休七首》、《四言十壹首》、《五言進士詩》、《與山居元絕交書》、《壹個老師的忠告》、《福琴》、《管才》等,都非常幸運地完整流傳下來,使後人能夠充分而清晰地欣賞他的才華和詩歌。
歷來有詩情畫意的人很多,但嵇康最被人稱道的是他不屈的人格,他堅決不屈服於與自己政見相抵觸的司馬昭政治集團,以至於司馬遷的手下在40歲時慘死。以嵇康的才華,如果再活個四五十年,那不知道中國文壇還會增添多少文學巨著;中國養生學史也未知會出現什麽樣的空前盛況。
嵇康的死是永遠的遺憾。前輩都去世了,沒留下什麽值得回憶的。
身心養生的理念。
魏晉時期,養生之學興盛,社會上兩種對立的思想並存:壹種認為道教可以成仙長生;第二是“生死全由天定,壹半不由人定。”針對這些極端的理論,嵇康從客觀的角度指出,凡人不可能成仙,任其自生自滅更不可取。如果適當地培養他們,就可以達到“安琪”和“彭祖”的理論。他的養生思想在各個流派中脫穎而出,受到後世大師的推崇。
提倡“身心修養”:強健的體魄意味著健康,快樂的心靈意味著健康,身體在“外”,心靈在“內”,健康的人必須身心健康。凝練精神難健康。《養生論》說:“知形而靠神而立者為君子,神必在形中而存,且知生理易失,而知會害命。”形式的健康依賴於上帝,上帝依賴於形式而存在。可見形式與精神是高度統壹的,神在形式中起著指揮作用。他認為,身心是因為相互影響而存在的,所以忽視身體保養會對心臟造成傷害。嵇康的“養生”在於尋求超越肉體,回歸“氣”的自然品質。
主張“壹點壹滴積累”:他認為天地萬物皆生,“害因微,而治之,故有無功之治。”身體和精神的保存要從點點滴滴開始,不是從小善開始,不是從小惡開始。身體上的疾病可以通過藥物治愈,而精神上的傷害卻很難通過進補、飲食、健身來彌補。日常生活中要壹點壹點的積累,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和精神,從細節做起,避免“千裏之堤,潰於蟻穴”的後患。
主張“去欲”:“養生有五難:名利難得;生氣難,不除之難;保持安靜有三個困難:滋味無窮,是四難;分心是五難。這五個人必須存在。雖然心很難老,但嘴裏塞滿了話,嚼著華英,呼吸著陽光,妳會情不自禁地回到它身邊。“他總結的‘五難’中,名利、放蕩、品味是對欲望的追求;情緒和憤怒是對欲望的心理反應。他把阻礙養生的因素粗略地歸結為“欲”,把欲從生理需要上劃分為“性活動”,從理性追求上劃分為“智用”。
對於普通人來說,擺脫欲望是絕對不可能的。人有食欲,有情欲,有性欲,有名利欲,人有各種貪欲。這壹點嵇康非常清楚。他並沒有要求人們去除掉壹切欲望,而是主張“智慧止於平和,性應和諧”:“性活動”是天性,不應被壓抑,而應以“禁欲”來對待,“巧用”重在名利,是追求自然真理以外的物質和榮譽,應以“除欲”來消除。他沒有要求人們成為聖人而不是飲食男女,他強調“善良和生活的感覺”應該服從“生活和生活的原則”。這種思想既尊重了生活規律,又強調了自我控制,符合人性。他的這種觀點,既反對“按自己的欲望生活”的情欲觀念,又否定了情欲被喚起後完全被道德倫理壓制的儒家“以禮感”的觀點。它是對老莊理論的發展,更具有現實意義。所以嵇康的“欲去”不是滅絕人性的“戒與禁欲”,而是理性的“欲控”。嵇康的清空無為思想既繼承了老莊的“清玄”精神,又超越了莊子純粹的“無為”命題。
提倡“和而養”:在寥寥數語的《養生論》中,多次提到“和”:智慧止於寧靜,自然充滿和諧、純潔、平靜,少有私欲...這麽多“和諧”的目的是什麽?嵇康對“和”的定義顯然是多元的,但卻緊緊圍繞著“天人合壹”這條主線。他對“和諧”的論述,從儒道醫經世致用的傳統中汲取了內在精神,賦予了“和諧”以玄學的“自然”內涵,並將其提升到“無為而無不為”的哲學層面,具有現實意義。
他強調“內外合壹,天人合壹”,力圖在養生的基礎上達到“無為而自得,妙而玄妙”的境界。養生的意義不在於超越自然的局限,而在於試圖超越人工的修煉,讓生命突破身體有限的局限,達到永生。這是嵇康養生觀最重要的理念。
獨特的音樂養生技術
嵇康是音樂大師,熟悉旋律,特別愛彈鋼琴。著有樂理著作《福琴》、《論聲無哀樂》。他主張音樂的本質與養生的本質是相通的,其核心是“和”,這是音樂的最高境界。他認為情緒本質上不是音樂的感受,而是人的感受。他的作品《松風》至今被廣泛播放。《長卿》、《短卿》、《長邊》、《短邊》四首,與蔡邕的《蔡氏五農》合稱為“季氏四農”、“九農”,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壹組鋼琴曲。楊迪皇帝曾把演奏《九農》作為科舉取士的條件之壹,可見嵇康的音樂才華。
嵇康在《養生論》中說:“以靈芝蒸之,以醴泉潤之,以朝陽抱之,以五弦抱之”,“五弦抱之”是他的“音樂養生法”,這在以前的養生著作中是沒有的。“穗”是安慰的意思,“五弦”是壹種古老的彈撥樂器。在音樂的氛圍中,人們憂喜參半。
美妙身體和神秘心靈的終極目標
自古以來,養生手段復雜,形式多樣,流派紛呈,學說紛紜,對百姓來說是好事。嵇康實踐了自己的想法,他的朋友說:“我和康壹起生活了20年,從沒見過他的喜悅。”他自己的理論也差不多完成了。但他犯了“忘營外”的大忌,最終被誣陷殺害,令人惋惜。
縱觀嵇康的養生論,他最終追求的是“曠達無慮而默不思”,“自在逍遙,婉約玄妙;所以嵇康的終極關懷不僅僅是養生或音樂,更是“對是非的茫然”。
嵇康的“清謎”,成就了他壹生追求的幸福境界和生命永恒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