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如何解釋“茶”這個詞

如何解釋“茶”這個詞

物理文化——茶葉生產中人的活動和產品的總和,即茶葉的栽培、制造、加工、保存、化學成分和療效研究等。,還包括品茶所用的茶、水、茶具、桌椅、茶室等有形物品和建築。

制度文化——人們在茶葉生產和消費過程中形成的社會行為規範。比如,隨著茶葉生產的發展,歷代統治者不斷加強管理措施,稱之為“茶政”,包括朝貢、稅收、專賣、內銷、外貿等。據《華陽國誌·八誌》記載,早在周武王伐周的時候,巴蜀地區“茶、蜜、龜……皆貢”。唐朝以後,貢茶的份額越來越大,名目繁多。從唐代建中元年(公元780年)開始,對茶葉征稅:“天下茶、漆、竹、木之稅,為十分之壹。”(《舊唐書》?《食貨誌》)大和九年(公元835年),實行茶葉專賣制度,即蔡引進宋代茶葉,商人引進時納稅,然後可以到指定地點取茶。從宋代到清代,為了控制對西北少數民族的茶葉供應,設立茶馬司,開展茶馬貿易,以達到“以茶治邊”的目的。漢族地區的茶葉貿易也受到嚴格限制,並從多方面加以開發。

行為文化——人們在茶葉生產和消費過程中既定的行為模式,通常以茶道、茶俗、茶藝等形式表現出來,如宋代詩人杜萊的名句“寒夜客來茶為酒”,說明在我國,客人敬茶是壹種傳統禮儀;千裏送茶,表示對親人的懷念;舊時人們以茶為禮,稱為“茶禮”,送“茶禮”稱為“取茶”。古代有“女子不吃二茶”的古話,即收到“茶禮”後,其家人不再接受其他彩禮;還有茶拜佛,茶祭祀等等。至於各地各民族的飲茶習俗,更是多姿多彩,各種飲茶方式和茶藝節目百花齊放。

心態文化——人們在品茶過程中所孕育的價值觀、審美情趣、思維方式等主觀因素。比如人們喝茶湯的審美趣味,茶藝操作過程中的意境和神韻,以及由此產生的豐富聯想;反映茶葉生產、茶區生活和飲茶情趣的文藝作品;把喝茶和人生哲學結合起來,上升到了哲學的高度,形成了所謂的茶德、茶道等等。這是最高境界,也是茶文化的核心。

所以廣義的茶文化應該是由以上四個層面構成的。而壹門完整系統的科學——茶學,簡稱茶學,早就在第壹層次(物理文化)形成了。第二個層面(制度文化)屬於經濟史的研究範疇,也是顯著且成果豐碩的。所以,茶文化作為壹門新學科,應該把重點放在過去薄弱的第三、第四層次,也就是狹義的茶文化。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要研究的狹義茶文化屬於所謂的“精神文明”範疇,但並不是完全脫離“物質文明”文化,而是結合在壹起的。茶道、茶道、茶道、茶俗都體現在用茶的過程中。沒有它,就沒有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