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讀歷史的過程中,我常常感到悲傷、害怕,甚至崩潰。
顛覆他心目中的偉人形象。
我年輕時學過的歷史,比如偉大的人物唐太宗,文誌的武功,以及偉大的成就。印象最深的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在心裏留下的印象簡直就是完美的象征。
後來讀到玄武門之變,才知道唐太宗殺了自己的兄弟,奪取了皇位,還把自己的嫂子當了妾。
唐太宗在我心中的完美形象徹底毀了。權力鬥爭的過程伴隨著流血犧牲。偉人是人,不是神,是人有世俗的欲望。
邪惡的形象不是沒有用的。
隋朝皇帝楊迪,向來是苛捐雜稅、驕奢淫逸的代表,是人人唾棄的對象。印象最深的是楊迪開渠,千女拉纖,揚州見瓊花,極盡奢靡。
經過深入研究,楊迪皇帝開鑿運河,疏浚水道,貫穿南北,對後世的繁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科舉制度為後代創造了壹個選拔人才的通道,讓家境貧寒的孩子有機會獲得階層的飛躍。這些都是壹個世紀甚至壹千年的壯舉。
隋煬帝只註重個人理想抱負的實現,從不顧及民間疾苦。當時白石的成就只是讓百姓苦不堪言,怨聲載道。煬帝沒有緩和矛盾,而是采取高壓政策。最終,官員們逼迫百姓造反,葬送了隋朝。也留下了末代暴君的形象。
歷史是由人民書寫的,它在人民中的聲譽如此之差,以至於楊迪皇帝成了壹個負面形象。
民生第壹。在任何政權中,人民的幸福指數都是最重要的。沒有群眾基礎,最後總會失敗。
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
據《資治通鑒》記載,孟頫以秦始皇的名義,判決了犯了罪的趙高,進而得罪了趙高。為了私利,趙高與丞相李斯聯手,假傳遺詔,以殺秦長子傅肅、蒙氏兄弟,立胡亥為太子。它加速了秦朝的滅亡。
古往今來,這類反派成功和壞事的例子不勝枚舉。每次看到這些例子,我都覺得後怕,後背冒冷汗。人性是逐利的,無私的人,古今少有。不怕小人無能,就怕小人能幹。
美好的時光,因為某些人的私利,就這樣改變了。
朝臣成就越高,死得好的越少。
商鞅變法為秦國的崛起奠定了基礎,他的許多措施甚至沿用至今。他的結局相當悲慘,死無葬身之地。秦國戰神白起和漢朝軍事天才韓信...所有人都悲慘地死去。
反思這些事件,大部分成功人士都是有個性的。所謂同伴如虎,榻邊不能酣睡。樹招風,成就多少人羨慕嫉妒恨。當妳成功的時候,也是最危險的時刻。
冤假錯案時有發生。
明朝朱元璋時期的南北榜案是徹頭徹尾的冤案。
當年名單試行,51進貢生全部出生在南方,引起北方學子不滿。為了穩定南北局勢,朱元璋不惜制造冤案。除考官劉三五被流放外,所有涉案人員均被判死刑。加了北榜,進貢生都是北方人。但確實北榜第壹名比不上南榜最後壹名。
歷史的進步總是以無數先烈為代價的。我思考現在的高考招生,分省分配名額,就是要考慮各省市各地區教育水平和教育資源的不平衡。這裏應該有劉三五老先生和他們的功勞。
又有多少君王為了平衡各種集團的利益。不得不犧牲壹部分人的利益。
不管時代怎麽變,最吃虧的還是底層人民。史料,大部分是各個年齡段的人記錄的,大事記。很少提到普通人的痛苦。但字裏行間,還是能感受到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態。
天賦異稟的君主經常常年征戰,消耗國力,普通百姓的生活極其苦。功勞歸統治者,大部分犧牲歸百姓。壹個重文輕武,軍事力量薄弱的時代(如宋朝)。普通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卻不可避免地受到外敵入侵。
歷史不忍心細讀,但我們不得不讀。為了從歷史中得到壹些線索,找到規律,少犯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