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積20300平方公裏。
臨汾是山西省下轄的地級市和省級副中心城市。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太嶽以東,與長治、晉城為鄰。西臨黃河,面向延安,與陜西渭南隔河相望;北起韓信嶺,毗鄰晉中、呂梁;與運城市南部接壤,因位於汾水之畔而得名。地處半幹旱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雨熱並舉;轄1市轄區,14縣,2個縣級市。面積20300平方公裏。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6月0時11,臨汾常住人口為3976481。
2.臨汾景區地圖
臨汾有很多名勝古跡!以下是主要的幾個
臨汾:薊縣壺口瀑布;宏達胡愛書、蘇珊監獄、廣勝寺、
霍州的桃塘峪、七裏峪,霍州的古衙門,蒲縣的東嶽廟,隰縣的小西天,汾西的四合院,襄汾的丁村博物館,安澤的荀子園。
堯都區有花門、堯廟、古佘山(仙洞溝)。這些都是臨汾的歷史遺跡。
3.臨汾旅遊地圖
老鄉妳好。從臨汾去Xi安更適合壹個人。首先,交通便利。高鐵要兩個多小時才能到。在Xi安的消費不是很高四倍。沒有必要報名參加旅遊。如果妳報名參加旅遊,妳可以我不去很多景點。時間還很短。離Xi安比較遠的時候可以報名壹日遊,比如兵馬俑,也可以自己去華山曲江公園、陜西歷史博物館之類的景點。此外,Xi安有許多美味的食物:所以妳可以自己吃。旅行意味著玩得開心,讓自己開心,所以別擔心。以上是我對老鄉的忠告。我希望妳玩得開心。
4.山西臨汾旅遊地圖高清版
臨汾市海拔:平川海拔600米左右,周邊略高。最高峰是太嶽山的霍山,海拔2346米。呂梁山最高的山是息縣的紫水晶,海拔2012米。
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太嶽以東,毗鄰長治、晉城;西隔黃河,與陜西省隔河相望。北起韓信嶺,毗鄰晉中、呂梁;它與運城市南部接壤。臨汾因位於汾水河畔而得名。東有雷霍,西有河粉,南有秦、蜀,北有洮河。地理位置重要,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這座城市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
如果妳能組織壹次旅遊,妳會的。我們最好和旅行社壹起去。建議采用以下兩種方案:
綿山壹日遊(主要是風景和古剎)
2.喬家大院-平遙古城-榆次古城壹日遊(展示晉商繁華文化,領略世界文化遺產)。這兩天的行程剛剛好,也不貴。旅途愉快~
5.臨汾旅遊路線圖
肯定是壺口瀑布。壺口瀑布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AAAA旅遊景點。東鄰山西省臨汾市薊縣壺口鎮,西接陜西省西部某市。這是兩省之間常見的旅遊景點。陜西Xi安以南350公裏;它位於山西太原以北387公裏處。壺口瀑布是中國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至今黃河壹直奔流,兩側巖壁聳立,口窄如壺口,故名壺口瀑布。黃河上遊的瀑布有300米寬,不到500米的距離壓縮到20-30米。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從20多米高的懸崖上傾瀉而下,形成了壹盆豐收的黃河。五千年的中華文化誕生在歷史悠久的自然風景區黃河流域。
6.山西省臨汾市全圖
臨汾在這裏
7.全圖高清版臨汾旅遊地圖
堯廟地址:1堯廟村地址:堯廟地宮濱河遊樂園地址:濱河路南段凈土寺地址: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大眾大廈地址:S城好迪多兒童鼓樓廣場地址: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怡園地址:山西師範大學北門旁堯廟博物館地址: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人民S公園
8.山西省臨汾市旅遊景點地圖
華門和堯廟!其他人在40多公裏外!臨汾市位於山西省南部,東有太嶽山,西有呂梁山,中間是壹片廣闊的河谷平原。汾河幹流自北向南,兩岸土地肥沃,總面積1.304平方公裏。全市人口65萬,其中城鎮非農業人口25萬,分26個鎮,70萬畝土地。臨汾是壹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現為臨汾行署所在地,是臨汾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近年來,城市建設日新月異,街道幹凈整潔,綠樹成蔭,花果飄香,被譽為黃土高原上的花果城。臨汾古稱平陽。遠在6.5438億年前,臨汾人的祖先丁村人就生活在汾河兩岸。《堯典》記載,據史書記載,堯帝的都城平陽,名為杜堯,代代相傳。相傳倉頡在此造詞,這裏也是東漢衛青、霍去病的故鄉。臨汾商周稱冀州,春秋稱晉,戰國稱魏,春秋稱河東郡,漢代稱平陽郡,晉代稱劉淵平陽郡,隋代稱臨汾,沿用至今。1948解放後,分為臨汾市和臨汾縣。1949並入臨汾縣。1971年,分臨汾市、臨汾縣。1983年8月,各縣市合並,成為臨汾市。臨汾古城是聞名中外的臥牛城。它建於明朝。城高河深,氣勢磅礴。城南有建於晉代的古帝堯廟,總面積700多畝。有五塔、亭、堯宮、寢宮等建築,規模宏大,氣勢雄偉。在東面,有壹座建於金代的古代帝堯陵。鐵佛寺,又名大雲寺,建於唐朝貞觀年間。磚塔重建於康熙時期,高30米。水磨青磚,飾以硫磺玻璃的圖案,古意盎然。鐵佛頭塔高6米,直徑5米。形神兼備,屬於唐代佛像。還有大鐘樓,建於北齊中央,又名臨汾鼓樓,總高43.75米,長寬各40米,氣勢宏偉。城西郊有三座元代戲臺:吳村鎮王曲戲臺、魏村鎮牛王廟戲臺、土門鎮東陽戲臺,為元代初期全國罕見,對元代建築、戲劇發展有重要研究價值。孤山還有壹個仙洞,位於西郊20公裏處。據說它是王堯夫人盧希安的出生地。松柏環繞,有五個自然景區,63個景點。南北仙洞相映成趣。有神居洞、星佛寺、五雲寺、王牧亭等建築120余處,洞穴70余處,均依山傍水。他們覺得自己置身仙境,這裏不僅是壹個美麗的景點,也是壹個避暑勝地。臨汾以西有蒲縣白山寺、薊縣小西天、薊縣壺口瀑布。城南有襄汾丁村遺址;洪通有槐花、廣勝寺和蘇珊·樸。
堯廟位於臨汾市秦書路南端。臨汾在歷史上被稱為平陽,從0755年持續到79000年。杜堯平陽司馬遷的《史記》中說:學者們常說五帝猶存,但《史記》是自堯以來唯壹的壹部,這說明中華文明始於堯。姚廟現在占地5.33公頃。主要有山門、五鳳樓、景堯亭、廣韻堂、臥房等古建築。以及1600多年前漢代的景觀,如奇樹、翠柏、松柏、明路柏、夜笑柏等。
廣勝寺
石光寺位於洪洞縣東北17公裏處的霍山南麓。火拳也起源於此。寺區蒼翠欲滴,古柏參天,景色優美。石光寺建於東漢元年(147)。原名魯舍寺,唐代時改名為今。公元769年,陽歷第四年,重建。1303 7年地震後的元德重建。翻新在明清時期已成為現狀。廣勝寺分上下大殿。寺廟由山門、洪飛塔、阿彌陀佛殿、大雄寶殿、天中殿、觀音殿、地藏殿、廂房和走廊組成。它是明代重建的遺跡,其形狀和結構仍有元代的風格。大門內是塔樓的庭院,洪飛鐵塔就矗立在裏面。這座八角形平塔有13層,高47.438+0米。這座塔由青磚砌成,每層都有屋檐。全身用黃綠藍玻璃裝飾,前兩三層非常精致。屋檐下有鬥拱、倚柱、佛像、佛、金剛、花、龍、鳥、獸等各種構件和圖案。精致的揉面,精致的繪畫,新的色彩。塔是中空的,有壹個可以翻過來爬上去的坡道。設計很巧妙。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臨汾盆地遭遇8級地震,塔身安然無恙。寺內有許多石碑,是研究寺廟歷史的重要資料。阿彌陀佛殿後有五間,六根大斜梁,減少了兩道縫的梁架,結構獨特。在大雄寶殿裏,阿彌陀佛和觀音菩薩是大菩薩。被稱為西文三聖,工藝精湛。東墻和扇墻上掛滿壁畫,有三佛菩薩像。故宮的平版大藏經原來就存放在這裏,後來搬到了北京圖書館。大雄寶殿有五殿,懸於山頂,有木雕龕和佛像,玲瓏剔透,渾圓飽滿,制作精良。Xi安寺式的毗盧寺有五座,兩山大攀梁。其獨特的結構是元代建築藝術的典範。這個大廳的裝飾是用木雕肋骨裝飾的,這是明代小木作的傑作。寺內有毗盧、阿山、阿彌陀佛三佛,菩薩、法王雕像。沿著墻壁,有雕刻的木制壁龕和35個鐵佛像。周圍有許多美麗的壁畫。
小川窩景區
船景區位於臨汾市薊縣黃河壺口瀑布下遊。小醜窩景區的地質遺跡主要是被河流侵蝕的。自黃河形成以來,流水就在古老的黃河兩岸和河床上留下了歷史的痕跡。葫蘆島、兩岸侵蝕三角、水蝕洞,是黃河幾百萬年來的傑作。河流侵蝕、地殼擡升和河流侵蝕的循環過程形成了壹個深30m、寬10m的深谷。河流的側向侵蝕使巖壁呈螺旋狀,巖壁上有不同階段被河流侵蝕的洞穴,也有凹凸不平的巖壁和砂巖、泥巖差異風化形成的各種奇特圖案。沿著山谷中間的巖石縫隙,泉水源源不斷地流出,壹年四季清澈甘甜。
Yunq
鐘石風景區
鐘石風景區位於臨汾市薊縣鐘石村。在中城景區可以看到黃土高原的地貌。第四紀中更新世以來,黃河兩岸堆積了層層黃土。多年來,在流水和風蝕的作用下,形成了各種典型的黃土地貌,主要有黃土溝、梁、源(殘源)、黃土溝、崖、柱、壩、天坑等。這些黃土為人類提供了棲息地,黃土高原上典型的黃土洞穴和院落是景區壹道亮麗的風景。
臨汾古蛇山
臨汾古佘山位於臨汾市堯都區。孤山溝壑縱橫,地貌奇特,亭臺樓閣,殿堂廳堂。大部分都是背山面洞環繞,景色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