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圖書館位於北京中關村南大街33號,毗鄰海澱區白石橋高梁河和紫竹院公園。是國家總圖書館、國家書目中心、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它是世界上最大和最先進的國家圖書館之壹。入選第三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項目。2018,10,11,入選“全國中小學生實踐教育基地”。
歷史的發展
清宣彤元年(1909年9月9日)七月二十五日,清政府批準軍機大臣兼教育大臣張之洞的邀請,籌建史靜圖書館(國家圖書館的前身),並調撥內閣金庫、翰林院、國子監薛楠圖書、文錦閣《四庫全書》和敦煌劫遺書作為基本館藏。史靜圖書館成立後,苗是第壹任館長。
1916年,教育部查封了史靜圖書館,所有由內務部備案出版的圖書都移交給史靜圖書館收藏,國家圖書館的功能開始體現。
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同年7月,國立史靜圖書館更名為國立北平圖書館,隸屬於大學。為解決經費問題,南京國民政府教育部與中國教育文化基金會(以下簡稱“中國基金會”)董事會協商並簽訂協議。
1929年8月,國立北平圖書館與中國基金會下屬的北海圖書館合並。合並後,圖書館名稱仍為國立北平圖書館,直屬南京政府教育部和中華基金會會務組國立北平圖書館委員會領導。中海的聚仁堂是第壹大廳,北海的蕭晴大廈是第二大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