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很難,而且出國越晚越難。顯然,這不僅僅是壹個語言問題,更是壹個文化問題。比如在中國,因為歷史的原因,中國大部分人在精神上還是有“跪著”的樣子,這就使得“外國人”在今天的中國依然是壹種優越的存在。盡管如此,真正“融入”中國人圈子的那幾個外國人,基本無壹例外都是已經完成或者正在完成文化層面的“皈依”。在中國還有很多其他的外國人,他們看起來和很多中國人相處的很好,但不難看出,他們並不是“融入”了中國圈,而是他們作為“外國人”的存在,吸引了很多想要融入“外國人”概念的中國人。退壹步講,哪怕只說在中國“皈依”徹底的極少數外國人。經歷了開頭的新鮮感,他真的能融入“我的圈子”嗎?答案依然是否定的,無論是* * * *同學的職業經歷,還是* * * *對同壹種文化的回憶,都不是壹個外國人單純的“愛中國,愛中國文化”幾年。
在美國也差不多。更多的中國人(尤其是第壹代)混的好壞,大多符合憑本事賺錢然後自娛自樂的框架。他們中的很多人,包括我在內,都能和相對廣泛的美國人相處得很好,但我很清楚,這絕對不是“融合”,只是把不同文化屬性的族群放在“職場”“學術圈”這樣的某個範疇裏,和平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