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張壹聖的簡歷

張壹聖的簡歷

1.專著:《現代漢語副詞研究》(33萬字)林雪出版社,2000年6月。

2.研究生教材:《現代漢語虛詞》(22萬字),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10。

3.專著:《助詞及相關格式》(310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65438+2月。

4.專著:《現代漢語副詞探究》(34萬字)林雪出版社,65438+2004年2月。

5.專著:《現代漢語副詞解析》(300字),上海三聯書店,2010二月。其中,國家壹級刊物《中國語文》4種。

從1990到1999十年間的科研成果

1結構新探,《徐州師範學院學報》第3期,1990;

2.淺析“玉柱”壹詞的解釋,《淮北煤炭師範學院學報》1990,第3期;

《現代漢語詞典補編商榷》,《徐州師範學院學報》第2期,1991;

4不同角度的“n”+“們”,論現代漢語語法,江蘇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壹作者);

5.《馬史文通與新漢語語法句法理論比較》,江蘇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壹作者);

6《徐州教育學院學報》無動詞句分析(第2期,1992);

7 .《蔡》與《蔡》詞典研究,第4期,1992;

8“非x不y”及其相關句式,《徐州師範學院學報》第2期,1992;

9《除非》及其句式,《中國研究第壹輯》,語文出版社1992;

10談介詞“的”和“之”,香港中華建設通訊40期,1993年6月;

11現代漢語副詞“白”和“白白”,淮北煤炭師範學院學報1993 1;

12談新詞縮略方式,《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增刊1993;

13副詞“才”在現代漢語中的特殊用法,《徐州師範學院學報》第4期,1993;

14“白”副詞的語義特征和個性特征,《徐州師範學院學報》第3期,1994;

15副詞與動詞的區別,語文學習,第65438期+0995,第65438期+0;

16《迷失》與《迷失》,國學1995第5期;

17“失落”與“失落”及其相關格式,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增刊1995;

18漢語吸收外來概念的方法與特點,《洛陽大學學報》第3期,1995;

副詞19的篇章連接功能,語言研究1996 1;

20數詞“趙”釋義,《辭書研究》,第1996號,第1號;

21的副詞類別與* * * *的現序,《煙臺大學學報》第2期,1996;

22現代漢語副詞“才”的句式和搭配,《漢語學習》第3期,1996;

23現代漢語預設否定副詞的語義特征,《世界漢語教學》第2期,1996;

《漢語語序研究概論》,江蘇社科1996第3期(合作);

25交互式短語和關聯詞的區分,中國漢語,第5期,1996;

名詞和副詞修飾名詞的語義基礎和功能轉換,《語言教學與研究》第4期,1996;

27.上海浦東新區普通話使用和語言觀念調查,語言文字應用,第4期(合作),1996;

28.《現代漢語中語言單位的結構關系和形成》,漢語自學1996 10;

現代漢語復句誤用,漢語自學1996 11(合作);

《漢語學習》1997 1“把+N+VV”30個祈使句的成句因素;

31名詞和副詞修飾名詞的語義基礎和功能轉換,語言教學與研究1997 1(續);

交互動詞的配價研究,《語言研究》,第1997期,第1期;副詞的重疊式和基本式,《世界漢語教學》1997,第4期;

“白”副詞的語義特征和個性特征,主編,《句法結構中的語義研究》,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8;

35說《永遠》,語言教學與研究,第2期,1998;《現代漢語預設否定副詞探究》,《古代漢語研究》第1999期,第1期;

37漢語轉化理論研究的總結、探索與創造,世界漢語教學1999 1;

現代漢語名詞的AABB重疊,徐州師範大學學報,1999,1;

39說“必然”——兼論漢語的模糊性和冗余否定,《中國語文》,第9期,商務印書館,1999;

40現代漢語副詞“才”的比較,《上海師範大學學報》第2期,1999。

41副詞的重疊形式和基本形式,《漢語語法研究面面觀》,邢主編,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9。

2000年以後

1.動詞AABB重疊的內部差異,《語法研究與探索》,第九卷,商務印書館,2000年。

2.《現代漢語副詞的性質、範圍和分類》,《語言研究》,第1期,2000。

3.論漢語副詞的語法化機制,《中國漢語》,第1期,2000。

4.程度副詞作補語的多維考察,《世界漢語教學》,2000年第2期。

5.論評論性副詞的功能,《語法研究與探索X》,商務印書館,2000年。

6.論介詞結構助詞“的”和“之”,《漢語學習》,2000年第5期。

7.關於助詞“來來”,《大理師範學院學報》2000年第4期。

8.《復句研究綜述》,載《漢語叢書(六)》,上海教育,2000年。

9.列舉助詞“等”“等”,《語文教學與研究》,2000年第3期。

10.+N+VV祈使句的配價分析,配價理論與漢語語法研究,中文出版社,2000年。

11.N+ 0。n+男性的選擇及其表達功能,中國漢語,第3期,2006 54 38+0(NPC資料全文復制)。

12.說“話”,現代國學[日]第3期,2001。

13.《現代漢語時間副詞三論》,語言問題再認識,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14.《現代漢語範圍副詞研究》,上海師範大學學報,2001,1。

15.關於助詞“把”,語文教學與研究,第2期,2001。

16.表數助詞“來”和“多”,徐州師範大學學報,第3期,2001。

17.《現代漢語列舉助詞初探》,《語言教學與研究》第6期,2001。

18.助詞“給”及其相關句式,《中國研究》,第1卷,2006 54 38+0(2002年7月出版)。

19.《V中的功能特征和語法化過程》,《語法研究與探索》,,商務印書館,2002年。

20.“是”的語篇功能及其語法化過程,《世界漢語教學》,2002年第3期。

21.“個”從量詞到助詞的語法化過程分析,邵敬敏主編《漢語語法研究新進展》,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65438+2月。

22.說“X”——兼論漢語詞匯的語法化過程,《上海師範大學學報》2002年第3期。

23.現代漢語語氣副詞“白”的再認識,樂山師範學院學報,1,2003。

24.“福+是”的歷時演變和* * *時變,《語言科學》,2003年第3期。

25.副詞“都”的選擇限制,《中國語文》,2003年第5期。

26.當代新詞“零X”初探,《語言文字應用》2003年第1期。

27.從量詞到助詞——量詞“個”的語法化過程個案研究,《當代語言學》,2003年第3期。

28.從“曾”的功能擴展看漢語副詞的多功能性,《語文學習》,2003年第5期。

29.助詞“被”的使用條件及其表意功能、語法化與語法研究(1)商務印書館。

30.副詞前裸名詞的指稱特征,《語法研究與探索》第十二卷,商務印書館,2003年,65438+2月。

31.現代漢語強調對“白、再、越來越通順”的肯定,《中國歷史報》第四輯,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NPC資料全文復印)。

32.《論漢語語素的確定和分類》,中國系列叢書(8),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

33.“有”的被動句——兼論“有”與“被”的區別,《語言科學》,2004年第3期。

34.副詞“不”的語用功能和篇章功能,《樂山師範學院學報》,2004年第8期。

35.垂直語氣反義詞副詞的性質、成因和功能,[日]現代漢語研究,2004。

36.“總(是)”和“老(是)”的語用功能和選擇差異,《語言科學》,1,2005。

37.副詞“都”的語法化和主觀化,徐州師範大學學報,1,2005。

38.《現代漢語中的冗余和否定現象探析》,載邵敬敏主編《漢語語法研究新進展(二)》,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

39.“動結式”句的配價研究,《南開語言學學報》第5期,南開大學出版社,2005年4月。

40.《現代漢語中的“把個”字句研究》,《語言研究》2005年第3期。

41.《現代漢語“把+個+NP+VC”句式探析》,《中國研究》,2005年第3期(NPC資料全文本)。

42.反義詞對垂直語氣副詞的性質、成因和作用,《漢語虛詞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

43.《都的語法化與主觀性》,《語法化與語法研究》第2期,商務印書館,2005年。

44.冗余否定的類別、成因和功能,北京大學語言學叢書31,商務印書館,2005年。

45.《論漢語副詞的語法化機制》,《漢語語法化研究》,商務印書館,2005年。

46.論主觀標記“無、無、無、好”,《中國漢語》,2006年第2期(NPC資料全文抄)。

47.“長相”與“長相”,《世界漢語教學》2006年第3期。

48.“太”的語義內涵及語用規約,《中國語文雜誌》12,商務印書館,2006年。

49.《偶與所以》,《對外漢語研究》第2期,商務印書館,2006年。

50.“同比”與“環比”——以統計術語為例,《術語標準化與信息技術》,2006年第3期。

51.《元語言理論與漢語副詞的元語言用法》,《語法研究與探索》,第13屆商務印書館,2006年7月。

52“有”字被動句研究《漢語被動表達研究的新進展》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5月。

53.《小區詞的句法分布和功能發展》,周口師範學院學報,2006年第6期(第壹作者)。

54.《現代漢語“把+個+NP+VC”句式研究》,《漢語語法研究新進展》(3)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

55.“略”程度副詞的歷時起源、發展和演變,《忻州師範學院學報》2007年第3期(第壹作者)。

56.程度副詞對狀態形容詞的二次記錄和主觀加權,[日]《現代漢語研究》,第9期,2007。

57.漢語非典型持續標記“中”和“兼”的形成和發展,《中國研究》,2007年第4期。

58.從間接跨層連接到典型程度副詞,《古代漢語研究》,2007年第4期。

59.論漢語非典型持續的標記“中”和“兼”,《語言研究》,2007年第4期。

60.《論英語無標記不定式作賓語補足語》,廖旭東先生紀念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

61.論“X然+見”,《語文學習》,2007年第6期。

62.《當代漢語“X”形描寫形式初探》,《語言教學與研究》,第1期,2008。

63.從“昌飛X”的陌生化搭配看漢語修辭的現代定位,《修辭學習》2008年第2期。

64.《現代漢語描寫格式初探》,《語言科學》2008年第2期。

65.集合量詞的典型性考察,上海師範大學學報,2008年第2期(第二作者)。

66.《從“A/V是很多”看漢語廣義程度補語的演變動因、格式辨析及互補關系》,《語法研究與探索》,第14屆商務印書館,2008年8月。

67.《從加強漢語學科建設的角度看現代漢語課程改革》,載《跨文化交際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

68.《從加強漢語學科建設的角度看現代漢語課程改革》,載《跨文化交際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

69.“極”和“極”的句法功能及搭配選擇,《中國研究》,2008年第4期。CSSCI擴展

“X-可”詞族簡析——詞匯化與語法化關系新探,《語言文字應用》2008年第4期(第壹作者)。

71網絡新詞“敗”的形成與發展:漢語同素異形詞的感染與修辭解讀,《福建師範大學學報》,2009年第2期。

“壹”和“這個”在當代新聞話語中的指稱功能和指稱方式,《上海師範大學學報》,2009年第2期。

73介詞擱淺的方式和後果,動機和作用,語言科學,2009年第3期。(《NPC》全文的復印件)。

《論連詞“和”的詞匯化動因、連接方式和歧義》,《語法化與語法研究》(4)商務印書館,2009年7月。

“更”字比較句多重比較的程序和格式,《世界漢語教學》,2009年第4期。

76是“全包”還是“限個人”?——兼論“經”與“金”的演變後果及趨同傾向,[日]現代漢語研究,2009年第11期。

77《“X然”和“見”的兩種表達功能》,《漢語語法研究新進展之四》,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10。

“絕對X”的功能拓展與錯位兼容,《杭州師範大學學報》2009年第6期。

“極度衰竭”的構式表達與雙重廣告的作用、演變和分化,徐州師範大學學報,2010,1。

副詞“希望”的功能、特點及發展,《中國研究》,2010,1。

81從不匹配到脫落:附加“於”的零形結果與形容詞、動詞的物化《中國漢語》2010 No.2。

《現代漢語中參考詞“本、規、本”的關系分析》,《漢語虛詞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3),復旦出版社,2010。

83“用”與“帶”——兼論介詞擱淺中介詞重疊與格式集使用的關系,《語法研究與探索》,第15版,商務印書館,2010。

論詈語的詞匯化、標記性和建構性——兼論演變中的詈語在當代漢語中的表達功能,《當代修辭學》,第4期,2010。

語法化在不同層面的句法表現,《中國研究》,第4期,2010。

漢語語法化研究中的幾個疑難現象?河南師範大學學報,第2期,2011。

速義“X速”詞族的功能、用法及發展,語言教學與研究,2011,4期。。

從“的”在相關分布中的隱現和位置看漢語介詞的性質,《漢語學習》,2011,3期。。

《從錯配到脫落:附加“於”的零形結果與形容詞、動詞的及物性》,《語法化與語法研究》,、主編,商務印書館,2011。

預設否定副詞疊加的方式和範疇、理據和作用,語言科學,2011,5期。

91論現代漢語語法論文的寫作,解釋的力量,上海三聯書店,2011。

當代流行構式“X也Y”研究,《當代修辭學》,6期,2011。

副詞前裸露名詞的指稱特征,《語法研究與探索文選》,商務印書館,2011。

“極度窮盡”的構造性表達及其雙重狀語的作用、演變和分化,《漢語語法研究新進展五》,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10月。

95副詞“幸”的作用、特點及發展,《現代漢語研究》(日本),13,朝日出版社,2011年,10月(第壹作者)。

96論主觀標記“無、無、好”,《漢語中的主觀性和主觀性研究》吳福祥主編,商務印書館,2011年,11月。

論重疊強化的方式、類型及後果,《中國漢語》,第2期,2012(NPC資料全文復制)。

事件存在句中壹價動詞和形容詞的構式分布分析,《語法研究與探索十六》,商務印書館,2065438+2002年9月。

99現代漢語狀語標記的選擇,《漢語研究》第4期,2012。

100介詞的方式和類別,作用和後果,國學,2013,1。

程度副詞“倒定”和“丁基”在101中的作用、協調及成因——兼論述賓短語對程度副詞的結構和語義制約。

此外,還參與主編(副主編)《現代漢語虛詞概要》,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65438+2月;參與張斌先生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新編現代漢語》和《新編現代漢語教學參考與訓練》。他是新現代漢語的主要作家之壹。參加主編(副主編)《漢語虛詞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1.2000年承擔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項目“面向應用的現代漢語副詞研究”,2003年完成;2.2002年承擔上海市教委哲學社會研究項目2萬元,“漢語語法化的動因、機制與模式”;2006年結算項目;3.2005年承擔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司“漢語副詞的性質、功能及發展”項目,經費5萬元,正在結算中;4.承擔2006年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項目“語法化理論與漢語虛詞的發展演變”4萬元,發表論文10余篇,撰寫語法化研究稿件壹篇;5.承擔2007年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項目“近30年來漢語虛詞演變趨勢及發展規律研究”,經費9萬元,目前正在分階段研究實施;6.作為第二申請人,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大項目現代漢語描寫語法於2009年6月5438+2月正式獲批。資助20萬。初稿已經完成。負責2010年上海市重點學科(三期)漢語言文學中期評估,獲市、校嘉獎。2012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當代中國大眾化建設研究”(2012BYY002),資助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