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範圍內,失眠的根本原因是體內的機體變化。在古代醫學書籍中,也很早就有失眠的記載。《黃帝內經蘇文》中說,氣虛使人多夢,即氣血不足,陽不守陰,陰陽失調,也是失眠多夢的原因之壹。但失眠的原因有很多,與大川人的心、腎、臟腑有關,易受精神情緒影響。
失眠與心腎有關,壹方面是因為心主神誌、血脈,與人的精神、情緒有重要聯系,另壹方面腎是先天之本,心腎屬於體內的陰陽。陰陽不和,必然導致臟腑功能的失職,影響身體內部的變化。多夢是指睡眠時多次做夢,影響睡眠質量。通常,多夢也是失眠的原因之壹。而且以下七個原因也容易導致失眠。
1.心虛
心氣虛證患者睡眠多夢,易驚醒,易疲勞,易恍惚。心臟的功能下降,導致運氣不好。長期身體虛弱也會導致體內氣血不足。所以治療上要寧心安神,養血益氣。可以服用補心的藥物,如黃芪、人參等,也可以服用壹些補氣血的食物,如紅棗、枸杞等。
2.缺乏努力
氣血不足的人會出現心慌,心慌,健忘頭暈,記憶力下降。供血不足主要是因為心臟供血不足,營養流失,心臟功能下降,無法到達頭頂。所以會出現面色發白,營養流失,導致晚上睡眠困難,經常做夢困難,影響睡眠質量。治療以養血安神為主。
3.心陰不足
久病耗血或失血過多引起的心陰不足,失眠多夢。壹般心血不足和心陰兩虛同時存在。心陰過度耗心導致失眠,神經發熱,盜汗失眠。平時以養心陰為主,常用藥物有當歸、麥冬。
4.心腎不交
心腎不和是指心腎生理失衡,多因腎陰虧損,導致心火過盛。因為心主養氣,上焦屬火,腎屬陰,下焦屬水,心腎相互配合,可以使腎陰上至心,涵養心陰。它們相互制約,維持平衡,維持身體的臟腑功能。心腎不和會導致心煩、失眠、心悸、焦慮,並伴有腰膝酸軟等。,平時以滋陰降火為主,恢復心腎陰陽平衡。
5.心膽氣虛
心虛會導致精神不振,膽氣主宰決定,膽氣不足,導致痰濁擾神,引起焦慮、驚恐、氣短等癥狀,同時精神狀態不佳,易疲勞、易怒。人參、茯苓等中藥常用於補氣、寧心、安神。
6.心脾兩虛
由於飲食,脾胃勞損,或思慮過多,耗陰耗血,患者因脾虛影響,夜間不能正常睡眠,導致心功能異常,伴有腹瀉、健忘、失眠、多夢等癥狀,以補益心脾為主。
7.痰火內擾
由於先天不足,產後保養不當,或情誌失調,痰火擾神,導致註意力下降,註意力不集中,胸中感覺煩熱,主要是熱邪、痰邪擾臟腑所致。所以在治療上,更重要的是清熱瀉火,化痰安神,寧心安神,常使用清心、肺、肺內火的藥物。
本文由“金蘭中醫藥學會”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自互聯網。作者周倩,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