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歷史上有哪些冷門人物能帶給妳不壹樣的人生體驗?

歷史上有哪些冷門人物能帶給妳不壹樣的人生體驗?

明末傑出的愛國將領,明朝的鋼鐵長城,是壹個令人敬畏的人物,但很少有人認識他。喜歡他的人充滿敬佩,不喜歡他的人各種詆毀,讓他面目全非。今天,希望有識之士客觀評價他波瀾壯闊的壹生。我先簡單描述壹下他,歡迎批評指導,告訴妳妳最真實的想法。

袁崇煥在歷史上壹直備受爭議。壹方面構築寧晉防線,取得寧遠大勝,重創努爾哈赤。他是明末對抗滿清的堅強長城,可謂戰功赫赫。但另壹方面,他殺了同事,開了私會,壹意孤行。崇禎該不該殺他,尚無定論。這個袁崇煥到底是忠誠還是奸詐?我們來看看他在遼東都幹了些什麽。

縱觀袁崇煥壹生,做了三年縣長,考核三個全A,說明袁崇煥還是有能力的,有能力就應該提拔重用。所以袁崇煥從七品知府升為六品兵部,壹般人成了京官,應該自得其樂。但袁崇煥連辦公室都沒坐,主動申請上前線,說明他不僅膽子大,而且以天下為己任。作為監軍,他敢於否定遼東巡撫王在晉的山海關。

況且,如果毛被殺死,毛和滿清還有書信來往。如果毛不殺他,早就叛變了。再加上明政府兩線作戰,他被滅只是時間問題。沒必要,就業不凝聚。名義上,袁崇煥是第壹將軍,但毛龍文有晁烜的支持,他不聽袁崇煥的命令。軍人的天職是服從命令,不服從合作當然要被打死。不然二線操作就更差了。既然殺了朝燕,就要充分重用袁崇煥,保持勢頭,帶兵長驅直入,直取青燕。但明朝殺了袁崇煥,無異於斷了我們的臂膀。可惜壹代軍神先死於壯誌未酬,跟錯了boss,壹切都白費了。很遺憾。

看看北京城下的壹戰。皇太極率領十余萬大軍,壹路殺到了北京城下。事實上,當時的北京守衛空虛,士氣低落。按照當時的勢力對比,滿清指日可待,但中途卻殺了壹個千裏之外的救星英雄。袁崇煥率八千鐵騎先鋒,南征北討北京。當他筋疲力盡時,他與滿清軍隊在城下毫無調整地戰鬥。8000年的明軍能擊退65438+萬以上的滿清,證明如果重用袁崇煥,打敗皇太極是絕對沒有問題的。崇禎皇帝殺袁崇煥的時候,是自毀長城。他的自殺是咎由自取,不愧為大明最無能的皇帝。可惜他也毀了明朝。朱元璋不應該原諒他是鬼!!!

生命延續大師?孟珙

孟珙在南宋末年開始嶄露頭角。南宋與蒙古聯合滅金時,孟珙是大將之壹,並取得了相當的戰果。金朝滅亡後,南宋遭到蒙古入侵,鎮守襄陽城的孟珙多次擊敗蒙古軍隊,連破蒙古十二營。

但這不是他最好的。孟珙最好的身份是救火大師。從東到西,從南到北,無論哪裏有對孟珙的入侵,他都會沖到那裏,然後打敗入侵者,去下壹個地方。在他的壹生中,幾乎沒有失敗過,堪稱機動防守大師。如果沒有孟珙,南宋早就滅亡了。

被稱為史上最昏庸君主的遼朝皇帝,鮮為人知,尤其是他的名字,能知道的很少,但認識他確實有助於了解昏庸君主的歷史。

耶律靜壹生有三大愛好:喝酒、睡覺、殺人。

他喜歡喝多少?上朝的時候喝,祭天的時候喝,騎馬的時候喝,甚至和嬪妃睡覺的時候喝。

他睡過幾次?壹個整天喝酒,每次都喝醉的男人,不愛睡覺,不相信有鬼。

他有多愛殺人?太瘋狂了,殺了所有人,殺了任何壹個覺得不舒服的人,上至王公貴族,下至普通百姓,中間還有妃嬪太監。如果他不小心打了個哈欠,被他聽到,他將面臨滅頂之災。

馮導,歷經四朝十帝,是聖人還是無恥之徒。他工作了三年(950年)。69歲時,馮導效法前輩,寫了壹篇《長樂老自敘》。在這篇自傳性文章中,他回顧了自己的人生經歷後,承認?在家孝順,為國盡忠?。就是這樣壹個以忠誠為榮的人,卻在後世以缺乏氣節和羞恥著稱。

01

馮導生於唐末諾二年(882)。後周世宗鹹德元年(954),北宋建立不到六年就去世了。粗略地說,他是壹個與五代同生共死的人。

官方史書通常稱馮道為四朝十帝:四朝是指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這十位皇帝包括唐朝皇帝、明朝皇帝、明朝皇帝、明朝皇帝、後晉皇帝、漢朝皇帝、隱帝、後周皇帝和世宗皇帝。

然而,在他於後唐投奔李之前,馮導已經在燕王劉壽光手下服役,劉壽光於911年自稱為大燕王。公元946年後金被契丹所滅,馮道向遼朝投降。遼太宗耶律德光曾在開封稱帝。他既想當契丹皇帝,又想當漢朝皇帝,但很快就因為統治基礎不穩而回到北方,然後死在旅途中。

如果算上燕國和契丹,馮導就是生活在六朝的十二大師,這種工作經歷大概是史無前例的。自然,馮導被認為是壹個沒有氣節的無恥書生的典型代表。

在五代流傳下來的史料中,馮道給我們留下了壹個廉潔節儉的形象。唐莊帝登基後,馮導升任中書舍人、財政部侍郎,不久因父親去世而辭職。丁酉時期,晚年在馮道讀書的杜甫,住著茅草屋,和農民壹起種田,但他並不認為自己高人壹等。後來荒年,馮導把個人工資全部用來幫助村裏。

公務員最怕貪錢。馮導以窮則思變的自律為人稱道,在國內名聲大噪。後唐,明宗評論說,?真正的士大夫?。

馮導也不好色。有壹次,壹位將軍送給馮導壹個被擄掠來的美女,馮導當場收下,但也只是壹次不錯的娛樂,並沒有越界。私下裏,他命令人們找到她的家人,然後歸還。

總的來說,馮導是壹個具有傳統儒家美德的人。

壹個經歷過很多事件的政治不倒翁,多半是壹個沒有主見,聽從別人建議,只知道如何過日子的家夥。因為他們沒有強烈的政治主張,所以不會得罪當權派。同樣,他們也不會過多參與時事,從而避免未來的清算。這樣的人基本上只是政治吉祥物。

相比於平時的政治不倒翁,馮導也有出彩的地方,而不是壹個安靜的美男子。

在歐陽修的《新五代史》中,馮道主動諫君的例子有三個,而在更早的《舊五代史》、《元貴》中,諫的例子有九個、七個,所以稱之為主動諫大概是有道理的。

馮道臨終前,從普通士人到皇帝,都備受推崇。

?不僅明宗、金高祖、周朝的祖茂、定居中原的世宗對他禮遇有加,而且他在鄰近的契丹也很有名。當他在晉朝後期被派往遼國時,契丹領主打算在郊區迎接他,以示敬意。天子無迎丞相之禮?經勸阻後才不了了之。

周世宗鹹德元年後,馮導去世,享年七十三歲。他死後,世宗退朝三日,呈上大臣令,追封英王,並撰寫訃告。當時人們甚至把他的死與孔子相提並論,認為他們是同道中人。不難看出,人們以這種方式對他的稱贊是空前的。

960年陳橋兵變後,趙匡胤建立了北宋王朝。他的政治團隊基本沿襲了後周的格局,文人風氣也是壹以貫之。所以在北宋初期,馮道在文人中的尊崇地位並沒有太大的變化。

北宋第壹任宰相是範雎、王璞和魏仁浦,其中範雎稱贊馮導為?大德大能,歷朝雖動貿易,但人默不作聲,若巨山,不可翻。;王璞甚至模仿馮道的《長樂老自敘》,作《自問自答詩》,以明其誌。靖康之變後的南宋,因為時局的變化,馮道的觀點變成了原則問題,幾乎沒有文人試圖為他翻案。不僅如此,對馮導的批評變得異常激烈。妳想混淆視聽,背叛國家嗎?、?叛徒和小偷?、?只有妳背叛自己的國家才是英雄?偏激的評論隨處可見。

這種批判與朱成的理學密切相關,並成為與朱成理學主流不可辯駁的理論。從此,馮導被成功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無法翻身。這就導致個人理解,這個朝代,不管什麽朝代,都是把人民放在心上,天下有好官!在那個亂世,他別無選擇,只能拯救人民!

中國歷史上第壹個因公殉職的新聞工作者,他的死挽救了滿清王朝的進壹步屈辱,他的死和譚嗣同壹樣具有英雄主義的意義。

他的名字叫沈周。原名沈克成,出生於1872,湖南長沙人。

甲午中日甲午戰爭後,清朝的腐朽失敗讓很多年輕人預見到了國家的未來,於是出現了壹批有誌之士,意欲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在危難之際救國。其中就有沈周,他與同鄉譚嗣同、唐密謀救國,希望清朝能徹底改變這種被動挨打的局面。

1898年,老鄉譚嗣同的百日維新運動徹底失敗。戊戌六君子之壹的譚嗣同作為關鍵人物,被慈禧敕令在菜場斬首,讓很多中國人潸然淚下。後來,沈周和唐看到清朝的衰敗,決定逃往日本,壹方面是為了躲避清政府的追殺;壹方面以留學為名學習進階?革命?經歷,直到1900,兩個回國的人在上海成立了革命組織?義會?(自立社),正式將組織性質由原來的改良派變為革命派,警醒了人們對清政府的希望和打算,只有革命才能救中國。

當時,唐自立起義的消息提前走漏,湖廣總督張之洞派兵鎮壓,扼殺運動成員。作為其中的關鍵人物之壹,唐被逮捕,他的頭被懸掛在武昌漢陽門上方。

同年8月,沈?中國的議會,正確的軍隊指揮官?他以清朝的名義發動起義,但由於缺乏作戰經驗,起義很快被清軍鎮壓,起義宣告失敗。沈周沒有被抓,而是逃到了清政府的首都?北京?在那裏,他用自己的日語水平改變了身份,成功成為天津日報社的記者。

沈周利用記者身份,日常接觸的多是八國聯軍、北京的外國人,在外國人圈子裏也有自己的話語權。所以清朝的貴族對他趨之若鶩,阿諛奉承,所以沈周比壹般人更容易得到清廷的信息。

最後,有心的沈周從貴族口中得知,清政府計劃與俄國簽訂《中俄密約》。愛國的沈周深知這個條約的簽訂對國家來說意味著更多的屈辱,意味著外國列強的進壹步侵占,所以他決定不惜壹切代價阻止。

《中俄密約》原是甲午中日戰爭後俄國簽訂的壹個不平等條約,以火中取栗威脅清政府。* * *與日本的防衛?打著策劃控制當時東北地區的幌子。

只要甲午戰爭爆發,中國的所有港口都允許俄國軍艦進入,中國的黑龍江、吉林都允許俄國修建鐵路,所以俄國在戰時和平時都可以通過鐵路運輸軍隊和軍需品。

直到1903,俄國對《中俄密約》初稿提出了更不合理的要求:俄國在東北三省和內蒙古享有路稅權和領土主權。司馬昭的心臟,非常明顯。

威脅清廷私自簽訂的條約被記者沈舟知道了。

在國內輿論的巨大壓力下,清政府拒絕簽字,《中俄密約》被叫停,而沈周卻被好友吳出賣,在北京寓所被捕。

慈禧認為自己受辱,對沈周恨之入骨,下令處死。但是那個月是光緒的生日,不適合執行,就改成了棍子,沈周被打得體無完膚。終於,在她還剩壹口氣的時候,她不顧生死的喊道?妳為什麽不殺了我,掐死我!?

打完剩下的200個,血肉橫飛,屍骨如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