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幹船多采用優質坤甸木,堅韌、不透水、耐碰撞、耐浸泡。因為坤甸木不經風吹日曬,幹船壹般需要埋在河底的淤泥裏,要撈起來很費時間;龍頭、龍尾用樟木雕刻,需要上油、上漆、上色,壹般存放在村祠堂或民族寺廟;連接船頭尾部的莖幹和插在大側上方的泄水閘板,多為杉木制成,防止河水從頭、尾、側倒灌,只有在龍舟下水時;船輻為元木,不易斷裂。
3、五邑傳統龍舟規格分為大、中、小,大龍舟為20-40米,40-80人不等,如江門李樂、新會大澤、鶴山三佳、開平龍舟等,壹般需要配備鑼、鼓和舵手;小龍舟長5-6米,乘4-5人,如江門塘廈龍舟和湯和龍舟。
4.龍舟的顏色不壹樣,但是每個龍舟隊員的衣服和龍頭尾的顏色都是壹樣的。久而久之,人們習慣於用顏色給龍舟命名,如“桃果紅”、“花藍輻”、“黃輻”、“紅輻”、“白輻”、“黑輻”。三夾龍船五顏六色,紅頸、白頸、黃頸、金龍、銀龍、烏龍。此外,龍頭的形狀也各不相同。“在武夷鄉看龍舟,見龍頭便知船”清晰地展現了武夷傳統龍舟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