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既然妳喜歡茶,為什麽不讀《茶經》?

既然妳喜歡茶,為什麽不讀《茶經》?

平時很喜歡喝茶,所以去年看了幾遍陸羽的茶經。今天我想簡單分享壹下我對茶經的看法。茶經為什麽好?有什麽好的?

中國人喝茶;在古代,論茶的人,不比陸羽好多少。

在中國古代史上,陸羽之前就有很多關於茶的記載,但陸羽的《茶經》是第壹部系統的茶學專著。他從茶源、制茶工具、收藏品評、制茶器具、制茶、飲茶、制茶、制茶、畫茶等十個角度完整系統地描述了茶的各個方面,直接將茶提升為壹種文化,賦予其深刻的審美內涵。

然後,《懷左》將分別從文學和茶道文化的角度探討《茶經》所蘊含的美學意義。

首先,從文學的角度來看

陸羽曾以“詞技超群”著稱,在文學上的造詣也很深厚。《茶經》這本書,無論是結構體系的完整性,思想內容的深刻性,還是其語言和藝術價值,都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但是任何壹個學寫作的朋友,在閱讀茶經的時候,都能發現它的構圖嚴謹有序,語言精煉脫俗,表達簡潔生動。通過文字,可以看出魯豫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寫作功底。

首先,從結構體系上,《茶經》從十個方面系統論述了茶,從茶的起源到最終的茶圖,由淺入深,其中不僅包括了茶葉的種植和加工藝術,還包括了茶的飲用和烹煮。它是壹部系統的茶葉專著,其結構之嚴謹,用詞之細致,是後世許多茶書所不及的。

其次,從思想內容上看,《茶經》壹書的核心思想是“精行德察”。陸羽受中國傳統儒家思想的影響,在論茶時很自然地將茶的物理特性與傳統儒家思想的精神品質結合起來。同時,他把佛道入書,所以把茶上升到了精神文化的角度。

再次,《茶經》的語言簡潔生動,凝練活潑,沒有復雜華麗的無用之詞。全文古樸,古已有之,壹直為人們所推崇。

它的第壹篇文章開篇就有明確的意思:“制茶人是南方最好的。”這不僅是高度概括的語言,也是對茶意義深遠的褒獎。《賈母》中的“家”字包含著高度的善與美。

再比如:“茶是拿來用的,喝起來涼涼的,是喝的最好的人。”這句話是《茶經》這本書的核心思想。短短十幾個字,既陳述了茶“味至寒”的特點,又以“行為之精,道德之檢”四個字給人以反思。也為茶的人性化價值和個性化誘導奠定了基礎,給後人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間。從這些細節中,我們可以看出魯豫深厚的文學功底和文字駕馭能力。

最後,從藝術價值來看,在《茶經》之後,茶從此上升為壹種文化符號,茶與藝術得到了廣泛的交融,包括詩中的茶、畫中的茶、戲中的茶等等。同時,《茶經》在茶道思想、人文思想的寫作藝術等方面給了後人很大的啟發。在中國茶文化中,《茶經》是壹座永遠繞不過去的豐碑。

第二,從茶道文化的角度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千百年來,茶融入了中國生活的方方面面,滲透到各行各業,成為我們生活的必需品,也在中國形成了內涵豐富的茶文化。我們可以看到,茶文化是以茶為載體傳播的文化,是茶與文化的有機融合。

茶文化作為飲茶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對聯、茶書、茶具、茶畫、茶學、茶故事、茶藝等。

1.茶的來源

《茶經》開篇就指出“制茶者,南方第壹。”還指出“茶是拿來用的,味寒,最好喝。”在這裏,“家”和“敬行見德”賦予了茶以人文的視角,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茶本來就是壹種物質,文化是人類特有的精神現象。茶有文化,其實是我們人類賦予茶的文化。

《茶經》第壹章的茶源賦予了茶文化意義,這本身就是壹種移情現象,具有很強的審美意義。

2.品茶

陸羽在撰寫茶葉的品評方法時,從茶葉的顏色、形狀、質地等方面,準確細致地描述了茶葉的鑒別方法。這裏需要看原文。從文中可以看出陸羽對茶的喜愛。他細膩的語言透露出他對茶的細致觀察,以及他深厚的文化和寫作功底。

3.盛茶的容器

茶具是茶道的壹部分,陸羽在《茶經》中經常使用有文化內涵的名稱。如陸羽把盛水的器皿稱為“水坊”,把清洗茶具的刷子稱為“雜”,都體現了豐富的文化和審美意義。方,強調的是古人的創始人,而代表的是古籍,是文化的象征。等等,不勝枚舉。

4.煮茶

《茶經》中對煮茶的描述,可以算是最精彩的壹章了。陸羽仔細強調了煮茶的溫度、煮茶用的火、用水、煮茶註意事項、茶湯等細節。

其中他認為煮茶的溫度是“火若幹,則以氣煮之。”如果做了,就軟停。他認為火應該是“用木炭點燃,然後努力工作”。至於對水的要求,則是指傳統的“中和之美”的審美境界,從而將訴諸感官的美感與訴諸理性的審美觀念結合起來。

5.其他方面

關於飲茶,陸羽主要強調適度和飲茶九忌。在《茶史》中,陸羽匯集了從黃三顏地神農到初唐時期茶人的茶事,並在這裏提供了壹個思路,即要研究茶,就要多方面、多層次地研究關於茶的壹切。這些都是茶文化審美內涵的具體表現。

綜上所述,我們從文學和茶道文化的角度探討了《茶經》所體現的美學內涵。對茶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具體看看《茶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