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編纂了《春秋》
孔子是春秋時期魯國人,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春秋時期,諸侯爭霸,天下大亂。周天子地位名存實亡,禮儀被嚴重踐踏。看到這種混亂的局面,孔子很難過。他認為只有恢復周禮才能統治世界。結果,他帶領眾多弟子周遊列國,宣揚自己的政治主張,卻沒有壹個諸侯願意采納他的主張,孔子最後沮喪而歸。孔子回到魯後,努力編纂史書《春秋》。《春秋》是壹部著名的儒家經典,記載了從路引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242年的重要事件。在書中,他嚴厲斥責諸侯無視禮法,體現了壹種揚善抑惡的政治理性。《春秋》出來後,天下多了很多?仁政取義?有誌之士,讓歷代?叛徒和小偷?恐懼。所以有人說:?孔子編《春秋》,造反賊怕。?
感受:孔子是聖人,在文學、教育、思想方面都很有成就。但孔子當時的政治觀點並沒有得到執政者的重用,但他並沒有氣餒,而是以天下為己任,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這個故事說明,壹個人在失意的時候,不能活在辛酸和陰郁中,更不能把自己封閉起來。而是要以壹種輸而有風度、贏而不驕的心態坦然面對壹切艱難困苦,讓生活充滿陽光,煥發出新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