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山東棗莊在古代叫什麽?它的發展過程是怎樣的?

山東棗莊在古代叫什麽?它的發展過程是怎樣的?

古代神農(炎帝)曾在此建立莊園,種植棗樹。種棗的目的是做木桿、箭桿、矛軸。考慮到棗樹生長非常緩慢,這個地方應該是顏地部落的腹地。清朝光緒年間所作的《易縣誌》也有:棗莊因當地多棗樹而得名。138前,中興煤礦公司在此成立,並逐漸成長為近代中國最大的民族資本企業,為近代中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新中國成立後,中央對中興公司也非常重視,周總理多次關註。因為中興煤礦建立於民國時期,新中國成立後更名為棗莊礦區,中興二字從此消失,棗莊這個名字被更多的采用。到6月1960,1,撤銷易縣,易縣政府遷至棗莊。1961年9月,設為山東省第四個地級市棗莊市。

在夏朝,今天的棗莊地區屬於南部的撣邦,北部和西部的滕國和郭雪。商朝時期,棗莊今西北為滕國、檀國、,東北為檀國,中間為陀,南為迫陽。西周時期,今天的棗莊地區屬於東有撣國,南有迫陽國,西有薛國,北有滕、譚國。春秋時期,今天的棗莊地區屬於東有邕國,南有楊迫國,西有薛國,北有滕國和蕭國。戰國時期,今天的棗莊地區東有蘭陵,南有阜陽,西有祁支周樹,北有祁支滕國。公元前254年,今天的棗莊全境屬於楚國。秦代,棗莊今天的東部是永縣的蘭陵縣和永縣,南部是阜陽縣,西部是薛縣的薛縣和祁縣,北部是滕縣。西漢時期,棗莊的北部屬於魯國,南部屬於楚國。東漢時期,今天的棗莊地區屬於東海縣。三國時期,棗莊的整個地區都屬於魏。晉代時,棗莊地區北部初屬陸縣,先後位於範縣、薛縣、宮丘縣、祁縣,南部屬蘭陵縣,先後位於黟縣、永縣、縣、鶴鄉縣。南北朝時期,今棗莊地區北部屬陸縣,轄範、永興、,南部屬蘭陵縣,轄茶、潭、阜陽。公元550年以後,在今天的棗莊只建立了察和範兩個縣。隋朝時,即今天,棗莊北部為範縣,後改為藤縣,南部為蘭陵縣,後改為邊縣。唐朝時,今棗莊地區屬河南道,北有藤縣,南有蘭陵縣,後改為碧縣。宋代棗莊北部為滕縣,南部為碧縣。晉代,今棗莊地區北部為藤縣,南部為益州。元朝時,滕縣在今棗莊市的北部和南部的益州。明代,現在的棗莊地區屬集寧府,後屬兗州府,北屬藤縣,南屬沂州,後屬黟縣。清代,今棗莊屬兗州府,北有藤縣,南有歙縣。民國時期,沿襲了清朝的分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棗莊地區仍屬滕縣和黟縣,隸屬濟寧機構領導。1960易縣改為縣級棗莊市。1961 12年9月,棗莊設立為省直管地級市,下轄齊村、臺兒莊、翼城、薛城以及棗莊鎮和56個人民公社,是當時山東省四個地級市之壹。7月1976,12,中心區成立,奇村區管轄的部分劃歸中心區。65438年至0978年藤縣劃歸棗莊管轄。到1988,全市轄五區壹市。2001年3月,棗莊市行政區劃變更,* * *精簡30個鄉鎮,精簡比例33%。全市有14個街道辦事處,42個鎮,5個鄉。2004年6月,棗莊市政府西移,薛城成為棗莊新的政治文化中心。棗莊區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