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早的茶葉專著《茶經》是唐代陸羽寫的。《茶經》的出版標誌著中國茶文化的發展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這是唐代茶業發展的需要和產物,也是當時中國人民經驗的總結。作者詳細收集了歷代茶葉史料,記載了個人的考察、實踐和體會,闡述了唐代及唐以前茶葉的歷史、起源、功效、栽培、采集、熬制、飲用等知識和技術。有了《茶經》,中國的茶葉生產有了比較完整的科學基礎,對茶葉生產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壹般認為,陸羽的字鴻漸,是壹種帶有時令缺陷的病。自號桑翁,故又稱竟陵子。生於唐玄宗開元年間,福州市竟陵縣(今湖北天門縣)人。
事實上,魯豫原來既沒有姓,也沒有名,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姓應該是什麽。
事情是這樣的。當時竟陵有壹座龍蓋寺,寺裏有壹位禪師。壹天早上,寺裏的和尚聽到外面有大雁的叫聲,智吉跑出來看。看著河堤,有三只鵝圍著壹個嬰兒叫,用羽毛蓋住嬰兒。智吉大師怕孩子凍死,就把他抱了回來。然而,作為壹個和尚,智吉不能收養壹個孩子,所以他把孩子送到了壹個名叫李如公的家庭。李如公家裏只有壹個女兒。她看到另壹個男生很開心,就接受了。因為不知道孩子的名字,我原來的女兒叫“吉蘭”,所以我根據孩子的臉型性格給她取名“吉皮”,“皮”就是過錯的意思。
魯豫七八歲的時候,李如公壹家要搬回原籍,魯豫不能跟他們走,就去寺裏做和尚智吉的雜工。智吉禪師見嵇吉聰明好學,想讓他皈依佛門,成為他的弟子,繼承他的事業,但嵇吉壹心只想著經學。就這樣,吉劍壹直在寺廟裏打雜。十壹二歲的時候,吉吉離開山寺謀生,去了壹個江湖雜耍隊。到了這裏,他進入了社會,用那個難聽的“季節瑕疵”也沒用。他給自己取了壹個正式的名字。儒家經典《易經》中有壹卦:“鴻漸生於地,其羽可為器。”鴻雁降落在陸地上,它的羽毛可以作為跳舞的道具。他取了這句話,自稱魯豫,字鴻漸。這個名字與他還是嬰兒時就被鵝的羽毛覆蓋的傳說不謀而合,也與他的戲班生活不謀而合。
智吉是唐代著名的僧人。據嵇說,曾把嵇召入宮中,對他特別禮遇,所以他也是壹個博覽群書的人。智慧積累好茶,魯豫在寺裏和智慧大師壹起采茶煮茶。從那以後,年輕的陸羽對茶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龍蓋寺的打雜生活,是陸羽成為茶師的第壹步。
天寶五年(746),魯豫在演戲時,得到了竟陵太守裏奇的賞識。裏奇幫助魯豫離開戲班,專心研究儒學。此後,魯豫結識了壹大批文人。天寶十四年,24、5歲的陸羽隨流民離開竟陵,來到湖州(今浙江湖州市)。湖州相對平和,也是著名的茶葉產地。陸羽收集和積累了大量關於這壹地區茶葉生產和制作的資料。在此期間,他結識了著名的詩僧皎然。皎然既是詩人,又是茶僧,對茶有著濃厚的興趣。陸羽與皇甫然、皇甫曾關系密切,他們對茶也有特殊的興趣。陸羽受到藝術的熏陶和江南秀美山水的熏陶,自然而然地將茶與藝術結合起來,28歲時,陸羽終於寫出了中國第壹部茶學專著和中國第壹部茶經初稿。經過十幾年的補充和打磨,他終於完成了這部舉世聞名的作品。
魯豫恨的是,直到最後,他都不知道自己的親生父母是誰,自己姓什麽。壹般認為魯豫生於公元733年。事實上,這只是他被智吉和尚救下的那壹年,並不是他真正的出生年份。壹般認為陸羽是荊陵人,也就是現在的湖北天門人。其實這只是他被接走的地方,他的家在哪裏也不得而知。
不知道自己從哪裏來,不知道父母是誰,甚至不知道自己姓什麽的陸羽,就是從這個起點出發,不懈努力,孜孜不倦地追求,最終成為壹代茶聖,寫出了不朽的茶經。這種精神真是令人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