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壹時期是中國近百年來災難最嚴重的時期。壹方面,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剛剛被推翻,舊的社會制度被廢除,但新的社會制度和秩序還沒有很好地建立起來。中華民族遭受了半封建社會和半殖民主義的蹂躪。學者們渴望發表救國救民的觀點,於是湧現出壹大批有思想的學者。
受西方民主和科學的影響,中國從1915開始了新文化運動,倡導民主、科學、新文學、新道德。這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壹次非常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偉大成就。它造成了民國時期的文化繁榮和眾多的學者。
(魯迅)
1,思想活躍,多元文化,輿論相對自由。
民國思想界多元文化特征明顯,意識形態鬥爭異常激烈復雜,民主與科學逐漸深入人心,各種思想文化並存。民國時期的思想文化鬥爭和民國時期的政治鬥爭壹樣,由於多種思想文化的並存,異常尖銳、激烈和復雜。
2、有許多學派
新知識分子群體的形成和壯大,尤其是清末派往國外的留學生紛紛回國,成為新知識分子群體的中堅力量。他們與國內舊的思想文化形成了鮮明的對立,形成了多元的思想文化格局。
報業的發展促進了文化的繁榮和輿論的相對自由,為思想精英自由表達思想和觀點提供了可能。有新青年派、現代批評家派、甲寅派、薛恒派、新月派、獨立批評家派、新路派、村治派、中國鄉村派、戰國策派、新觀察家派等眾多思想團體和流派,其中有二三十個之多。代表各自的想法,發表文章進行辯駁。這些爭論的內容包括儒學、東西方文化、白話文與文言文、科學與玄學。工業?用什麽?農化?論戰、問題與主義、新舊文學、無政府主義、社會主義、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中國社會性質、中國社會史、唯物辯證法、民主與專政?以農立國?用什麽?靠工作建設國家?辯論,?中國標準?用什麽?完全西化?辯論,?社會主義?用什麽?資本主義?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爭論,等等。可以說,民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思想文化論爭最多的時期,這些論爭對推動民國的發展與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朱自清)
3、文人對社會變革的強烈關註
民國時期和春秋戰國時期壹樣,社會急需轉型變革,面臨國家何去何從的問題。是保持半殖民地半封建,還是獨立民主統壹?面對西方列強的逐漸蠶食,每個人都有振興民族的想法。代表舊制度的清朝被推翻了,但代表新秩序的完整制度還沒有建立起來。人們需要壹個新的社會體系。
4、重視文化人的勞動成果
從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初,上海建立了許多有影響的出版單位。上海已經成為中國主要的出版基地。
這時,中國的報酬制度已經建立,而且,由於許多知識分子從國外歸來,他們把國外的報酬帶回來了。政府在適當的時候建立了稿酬制度。
基本形式有三種:壹種是稿費,業內也叫?跑筆?、?跑者費?。第二種是版稅,又稱?皇室?、?版面費?。三、版權買斷費,又稱?以固定價格購買手稿?。
當時的稿酬標準,各地不同,作家不同。
據記載,北京的官報、雜誌、文學期刊(包括學術期刊)稿酬為每千字4-5元(銀元)。上海的報刊壹般是每千字1-3元(銀元)。
由於讀者對作家的喜愛程度不同,報刊給予每個作家的稿酬也有些不同。據壹些記載,魯迅文章的稿酬壹般為3-6元(銀元),在當時的上海應該是較高的稿酬了。
上海出版業制定的版稅標準壹般在10-25%之間。據壹些記載,郭沫若、胡適、魯迅的版稅各不相同,當時最高的可能是梁啟超的版稅。
(冰心)
按照民國前期的情況,壹個作家以他的稿酬養活壹大家子人是沒有問題的。這也是民國有那麽多作家學者的壹個重要原因。作家和其他勞動者壹樣,畢竟也是人,每個人的勞動成果都應該得到尊重。而且作家的勞動是特殊的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雙重性質,看似產生精神財富,但付出的辛苦和努力往往更大、更重、更復雜,值得全社會特別尊重。
有人曾經舉過壹個例子,上海有壹個普通的職員,月薪70銀元。此外,他還可以在業余時間寫點東西賺60-70銀元,所以他的月收入是130-140銀元。他每個月在報刊上發表18000字的文章,可以維持壹家幾口人幾乎不用上班,但依然過得很好。
以魯迅先生為例。他在教育部做公務員的時候,十四年間(1912到1926),月薪最初是60元,後來漲到每個月360元。因為當時政府經常拖欠,魯迅真正拿到的應該是每月200元的工資。有人改裝了。按照現在的情況,月薪22000元。
1927至1931,魯迅版稅收入上繳教育部。特約作家?兼職,四年拿到14700大洋報酬,相當於現在的人民幣1600000。此外,他還經常給報刊寫稿,平均壹個月收入500元。加上作品的版稅,那就更多了。有記載說,北新書店在1929年賠償過魯迅壹次?版稅損失?,是兩萬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