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列出書法字體出現的順序和名稱朝代。

列出書法字體出現的順序和名稱朝代。

朝代和字體:

1,夏商周:甲骨文、金文、石刻、竹簡、朱墨手跡出現。

2.秦朝:秦朝建立統壹王朝後,統壹的文字被稱為秦篆,也稱為小篆。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

後來由於篆法苛刻,書寫不便,開始出現隸書。

3.西漢:西漢時期,隸書完成了篆書向隸書的轉變,結構由豎變為橫,線條更加明顯。

4.東漢:東漢時期,銘文和竹簡的書法最能代表漢代的書法。碑文上的韓立字體方正,法度嚴整。東漢時期,隸書達到了頂峰。

到了漢代,草書誕生並產生,也成為漢代書法的標誌。在東漢時期,曹禮進壹步發展並形成了曹彰,後來張芝創立了今天的草書。

5.魏晉南北朝:

三國時期,隸書開始逐漸衰落,後演變為楷書。

晉代時,行書最受歡迎。當時王羲之的行書《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壹行書”。

南北朝時期以碑刻為主,是漢代隸書向唐代楷書的過渡時期。

6.隋朝:正式完成楷書形式。

7.唐朝:楷書、行書、草書的發展在唐朝時期進入了壹個新世界,對後世的影響遠遠超過了以往任何壹個時代。

擴展數據

楷書:王羲之的《論樂毅》,顏真卿的《顏李沁碑》、《多寶塔碑》是他的成名作;劉公權的《神秘塔碑》和《神策軍碑》是他的代表作。

行書:王羲之的《蘭亭序》、王訓的《袁波帖》、王獻之的《鴨頭丸帖》、蘇軾的《黃州寒食》、顏真卿的《祭侄稿》、智勇的《千字文》、歐陽詢的《夢典帖》等。

隸書:曹全碑、義英碑、禮樂碑、張遷碑、豐龍山碑等。

渭北:鄭文公碑、張夢龍碑、松山苗嶺碑、高震碑、張懸墓誌銘等。

《大篆》:丁、毛、潘、《臥虎藏地秦簡》等名著。

小篆:泰山石雕、瑯琊石雕、宜山石雕、惠濟石雕等。

草書:趙霽的草書千字文、林散之的中日友好詩、李誌敏的草書理論、於右任的標準草書等。

漢簡:敦煌漢簡、居延漢簡、內蒙漢簡、武威漢簡、馬王堆漢簡等書法。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漢字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