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國春秋時期的壹部記錄散文集,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孔子弟子和再弟子編的。全書20篇,492章,首創“記錄式”。南宋時,朱與孟子、大學、中庸並稱“四書”。
編輯,主要是仲弓,子遊和夏紫,首先討論起草和錯過了老師。仲弓、、子貢及留在魯的幾個弟子對其進行了轉述,並由首倡了章句的誦讀。所以中國儒家說:章句的發明始於夏。
擴展數據:
《論語》的內容:
《論語》是儒家經典著作之壹,是壹部記錄散文集,主要以語錄和對話體的形式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體現了孔子的政治、審美、道德和功利價值觀。
《論語》涵蓋了政治、教育、文學、哲學、處世之道。早在春秋末期,孔子設壇講學時,其主要內容就已初步創建;孔子死後,他的弟子和再弟子將他的言論代代相傳,逐漸記錄下這些口頭語錄的言行,故稱《論》;《論語》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故稱“語”。
清代趙翼解釋說:“言者,聖人之語,論者,儒之議也。”其實“上”就是編譯的意思。所謂《論語》,是指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記錄下來,編成書。《論語》共20篇492章,其中444章記錄了孔子和他的弟子們在時間上談了些什麽,48章記錄了孔子和他的弟子們彼此談了些什麽。
《論語》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壹直被視為“五經之治,六藝之咽喉”,是研究孔子和儒學,尤其是原始儒學的第壹手資料。南宋時,朱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而為“四書”,使其在儒家經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元朝延壽年間,科舉開始以“四書”取士。從那以後,直到清末洋務運動,科舉被廢除,《論語》壹直是學者們奉行的金科玉律。
百度百科-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