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能永遠不會知道接吻的確切起源。我們只能在眾多相關的推測和假設中找出那些更合理、更壹致的說法。這是其中的兩個。
母愛本能論
這種觀點認為接吻是動物遺傳的本能。
首先,從我們出生開始,母乳餵養就是我們的生物本能。而且在原始人類時期,人類沒有復雜的用餐工具。母親用嘴咀嚼食物,然後嘴對嘴餵給嬰兒。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配合舌頭的壓力和嘴巴的動作,這和鳥類的餵食方式很像。
所以,人類接吻的部分原因來自於嬰兒期吮吸帶來的滿足感的“記憶”練習,這是壹種內在本能的驅使。
鼻吻進化論
這種觀點認為接吻是從更原始的鼻吻進化而來的。
主要證據是,在許多原始部落社會中,沒有接吻禮儀,而是用吻鼻子來代替。最著名的是毛利人的摸鼻子儀式,被毛利人視為最高標準的禮儀,通常在會見各國政要時表演。
也有阿曼人和愛斯基摩人保留了“吻鼻”的傳統,以表達友誼和親密。
另外,在動物身上,我們看到很多看似“接吻”的行為,其實是鼻子對鼻子的。這主要是因為,對於不同的物種和個體來說,有壹種獨特的氣味,嗅覺是區分對方是敵是友、是親是伴的最有效的方法。
所以,那時候人們說的可能不是“吻我”,而是“聞我”。
就像鼻子的修飾起源於嗅覺壹樣,在某種程度上,嘴唇的修飾也應該起源於味覺。不過,無論是嗅覺還是味覺更有說服力,我們都不需要太過擔心。
毋庸置疑,接吻最直接的象征就是性。甚至有學者認為,人類的嘴唇之所以比其他靈長類動物厚,是因為性器官擬態對嘴唇的方向性選擇。是類似孔雀美麗羽毛進化的性選擇。
但在西方,當人類以文明自居,把杜絕公開性行為作為區別於其他物種的標準時,接吻的象征意義也發生了變化。接吻的形式也從最原始的嘴對嘴變成了各種各樣:吻臉頰、吻手、吻衣服皺紋、吻腳、吻耶穌、吻盤子。來說說各種吻吧。
聖吻與基督教
包括以上,幾乎所有與接吻有關的儀式都與基督教有關。因為,在基督教教義中,有“聖吻”的說法。聖保羅說,“以聖吻互致敬”。因此,在最初的教會中,洗禮、婚禮、告解等儀式中都有親吻儀式。後來為了區別於與性有關的接吻,限制只有男人可以吻男人,女人只能吻女人。這種儀式直到中世紀晚期才被完全廢除。
雖然互相親吻的儀式已經廢除,但“聖吻”的教義仍然需要實行。13世紀中期,人們親吻同壹個圓盤(圖標),而不是相互親吻。親吻耶穌的行為應該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壹直延續到今天。所以直到今天,我們仍然可以看到人們親吻各種各樣的十字架,有時親吻主教手裏拿著的十字架,有時親吻他胸前的十字架項鏈,有時親吻他身上的十字架紋身等等。但是,他們吻的不是十字架,而是十字架上耶穌的聖像(只是,後來只剩下十字架了)。
此外,還有壹種吻腳的儀式,也是由“聖吻”演變而來。據說原來是親吻有十字架標誌的神職人員的靴子,後來逐漸演變為親吻腳。
手吻儀式
這種吻是表示尊重的壹種方式。起初,它也出現在基督教儀式中,通常是親吻主持儀式的神職人員。後來也被用來親吻統治階級以示尊重。後來,這種禮儀也被男人用來親吻高貴的女士,以示尊重和崇拜。
親臉頰(親臉,捂臉)
親吻臉頰不同於親吻手。這種禮物更多的是用來表達對壹個人的友好和善意。因此,這種儀式通常在熟人之間或向陌生人表示感謝和親切問候時進行。而且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敬禮標準也不壹樣。以下是幾個國家親吻臉頰的習俗。(參考網上資料,無詳細考證)
親臉頰在西方由來已久,在上流社會尤其流行。17和18世紀的無數文學作品中都有這種禮儀的痕跡,這也是這種禮儀流傳至今的原因。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這種禮儀,法國作家蒙田表達了他的不滿:
純粹詛咒之吻——童話中的吻
在西方文化中,“吻”有“魔力”。壹般認為,接吻可以消除不幹凈的東西,比如咒語和魔法。這大概是因為接吻能讓人開心吧。就像壹個詩人用“兩個靈魂在風中輕輕飄動”來形容接吻的快感。或者換壹種說法,吻本身就是詩意的。
所以在西方的童話故事中,有很多以親吻作為破除女巫魔咒的唯壹方式的童話故事,比如美女與野獸,睡美人,青蛙王子等等。
雖然,在我們國家,接吻文化由來已久。然而,直到最近,“接吻”基本上還是壹種平等和性的文化象征。所以,就像“性文化”壹樣,“接吻文化”壹直作為閨房秘聞存在,很難進入主流文化視野,甚至寥寥數語也鮮有描述。另外,宋以後的漢唐雖然沒有保守主義,但當時文字也是作為特權階層的象征而存在的,減少了這種記載的可能性。
“吻”——解讀漢字
“吻”字出自妳口,但不要發出聲音。本義是名詞,也就是嘴唇。壹般指人的嘴。“不要”就是“不要”。所以有人認為古人不願意接吻,推測原因是古人不能很好的清潔牙齒,口氣很重。所以“吻”作為“性”的象征,並被動詞化,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中國初吻”和“世界初吻”
雖然,最早的關於接吻的書面證據是1000-2000年前來自北印度的吠陀梵語文獻。而在我國,最早的接吻圖像可以追溯到漢代,有“中國第壹吻”和“世界第壹吻”兩個著名的文物。前者是四川滎經縣出土的東漢石棺親吻浮雕圖案,後者是彭山江口懸崖上發現的漢代秘戲雕塑,如下圖。
此外,中國古代有少數關於“接吻”的文學“巨著”,並無特殊含義。大部分都和“性”有關,妳不妨自己去挖掘。
前面幾部分都是關於接吻的文化淵源、演變和象征意義。所以在這壹部分,讓我們回到“接吻”本身。看看接吻的原理是什麽。
首先,我們的唇部神經末梢非常豐富,對刺激異常敏感。正是因為這種敏感,無論是因為“性”而接吻,還是僅僅因為禮節而接吻,我們都能產生愉悅感。
但是,從我們目前的生物醫學研究可以知道,快感的很大壹部分原因是壹種叫做多巴胺的物質。當我們的大腦接收到“接吻”的信號時,就會分泌多巴胺。所以,我們每壹次接吻,都像是得到了壹份獎賞,而為了得到這份獎賞,我們會想盡壹切機會去接吻,並且上癮。目前的研究表明,這壹過程實際上與性、吸煙、酒精中毒、藥物濫用甚至運動等其他過程非常相似,都是為了獲得多巴胺,作用於同壹個腦區(參考《愉悅回路》、《五百年成癮》等書)。所以和上面提到的其他行為壹樣,重復某個過程所獲得的回報其實是在下降的。如果需要維持原有的快感水平,就需要更多的量或者更多的刺激。我想這也在壹定程度上解釋了“新鮮”這個詞。
然而,另壹項研究表明,對於情侶來說,“接吻”不僅會增加多巴胺的分泌,還會分泌壹種叫做“催產素”的物質,這種物質會讓人感到非常平靜和放松,是安全感的重要來源,從而增強婚姻的幸福感。
除了以上兩種激素獎勵,接吻還能提高免疫力。因為每個人口腔中的某些(約20%)種類的細菌是不同的,所以接吻是壹種交換口腔細菌的行為。壹定範圍的細菌交換有利於我們免疫力的提高。但是,接吻也會分泌額外的唾液來沖走壹些危險的細菌,從而使牙齒更加閃亮潔白。
接吻時,我們的心跳加快,血液循環加快,所以消耗的能量也會增加。據估算,對於壹般人來說,接吻每小時大約可以消耗1.560卡路裏的熱量。可見,接吻時間58小時35分58秒的世界紀錄並不是人人都有的。
總之,接吻對人對自己都是利大於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