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之名的由來,因古書《易經》中“陽為九”而得名。在《易經》中,“六”定義為陰數,“九”定義為陽數,“極數”表示天的高度是“九倍”。“九”是老陽,也就是陽極數。兩個陽極號合在壹起,九九統壹,壹元起步,萬象更新。所以古人認為重陽是壹個值得慶祝的吉日。
古代有飲酒祈福長壽的習俗。九月初九,日與月均在初九相遇,意為“二九之重”,故稱“重九”,同時兩個陽數合在壹起,故稱“重九”。明代張岱寫《夜航》:“九為陽數,其日與月重合,故稱‘重陽’。
為什麽在重陽節要戴山茱萸?
重陽節的諸多習俗中,插吳茱萸的習俗較為普遍,主要流行於黃河、淮河、長江流域的中下遊地區。吳茱萸和菊花在唐代非常常見。據說山茱萸香味濃郁,有明目醒腦的作用,能消食化積,治療寒熱。
古人認為,重陽節爬山插山茱萸,可以驅除蟲、濕氣、風邪。所以他把山茱萸放在他的胳膊上或放在香囊裏,放在他的頭上。大部分是婦孺穿的,有些地方的男人也穿。
重陽節飲食有哪些?
重陽糕是這個時候的美食之壹。又叫花糕、菊花糕、五色糕,制度任意。程鵬說,精致的重陽糕應該做成九層,像壹座寶塔,上面有兩只小羊,這樣才符合重陽(羊)的意思。除了重陽糕,菊花酒也深受人們的喜愛。
菊花酒,在古代被視為重陽必飲的消災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是壹種藥酒,味微苦,飲用後能使人明目醒神,有消災祈福的吉祥寓意。重陽節源於對天象的崇拜,始於古代,傳於西漢,盛於唐以後。根據現有的史料和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