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佛教的焚香和供香之道

佛教的焚香和供香之道

從記錄早期佛陀活動的四部阿伽瑪經中,我們可以看到,自佛陀時代以來,佛教僧侶中就有使用香料的傳統。在佛教的儀軌和佛教徒的修行中,在各種給佛教徒和菩薩的供品或比喻中,經常會提到許多香料的名字。幾乎從佛教傳入中國社會之初,燒香的習俗也隨之傳入,但有規矩的燒香制度是後來才形成的。

從現存的佛教典籍和中國史籍來看,佛教傳入中國時,就開始建立佛寺,舉行齋戒會等活動,也開始將佛教中使用香料的習慣和對香的認知和隱喻引入中國社會。

在中國佛教的儀式中,“香香”有著特定的含義。“做”就是付出和付出。香是佛祖信心的使者,所以佛教修行者經常燒香供養、請佛。在佛教齋戒的儀式中燒香時,僧侶們會手持點燃的香和香爐,與主吃素者壹起巡壇,或巡視寺廟附近的大街小巷,使香味彌漫在空氣中;寺廟生活中,每天早晚在山門、僧堂等處燒香,或在法會上人們集體念佛,排隊按順序行走。這些活動也被稱為香火行走。

壹開始,僧人燒香的行為或目的可能比較簡單,沒有固定的方式進行。直到史制定了香禮,才確定了香的形成體系。

中國最早記載燒香的例子,記載在《高僧傳》中。據說三國時期來到中國南方的和尚準備了壹間凈室,用來尋找舍利子。她壹個人在房間裏燒香拜佛。過了七天,舍利子真的出現在香案上的銅瓶裏。

佛經故事中,燒香產生的香氣和煙霧,可以表達施與者的信心和想法,成為佛的使者,所以在供香時,可以把十佛菩薩全部請來,所以可以稱香為“信香”。此外,在禪宗叢林中,禪寺方丈剛開寺時,要焚香供養傳法大師,作為受法信物。這時候的禮儀也叫“信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