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1508年,王陽明-龍悟出的道是什麽?

1508年,王陽明-龍悟出的道是什麽?

至於在龍場的啟蒙,幾乎所有王陽明的傳記和相關哲學評論都會提到。它標誌著心學的開始,為王陽明後來的學習奠定了基礎。這是他壹生中的壹個轉折點,其意義怎麽強調也不為過。

其實,貴州隆昌36歲的王陽明在1508實現了什麽?

《陽明先生年譜》記載了王陽明當時說的壹句話:

剛學聖人之道的時候,我是自給自足的,從事物中找原因也是錯誤的。

就這麽簡單。

這句話的後半句,很好理解,那些問原因的人是錯的。從外在事物中尋求真理是錯誤的。真理不在於外在的東西。它在哪裏?包括。在我心裏。

也就是說,心靈就是理性。

心即理,這是王陽明心學的基礎。這是壹個方向性問題。當時王陽明在貴州隆昌的生活環境中苦苦思索。

我的《心理學筆記》第壹部分講的是心是理性的(見讀王陽明,請相信人生是修行),這裏就不贅述了。

知聖人之道,我性自足是什麽意思?

聖人、道與性。頭疼?

用現代人的話說,比較好理解。王覺仁解釋得很好。我轉錄如下:

所謂聖人之道,就是人自我成長、自我完善、自我實現的方法和過程。聖人是潛能得到充分發揮,人格得到完善的人。所謂我本性的自足,並不是說我是聖人,而是說我的心靈具有成為聖人或“聖潔”的壹切潛力。

這個理解應該是正確的。王陽明的詩裏有壹句話:放棄妳無止境的躲藏,去幫助門邊的窮孩子。

說白了: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富二代”。

妳以為王陽明是在忽悠我們嗎?

關於意識和潛意識,關於壹個人有多少能力,在榮格的著作中,在現代心理學和科學研究中,早已有了足夠的證明。

妳比妳想的要強大。

對於榮格,意識和潛意識,可以看看我之前的文章《閱讀:我們的旅程不是星辰大海》,有簡單的解釋。)

既然每個人都有聖人的因素,每個人原則上都是壹樣的,每個人生而平等,那麽自然誰也沒有權利支配誰。

我的生活是我自己的。

我是我自己的主人。

唯壹能主宰我人生的,就是我自己。

這就是自信。

這就是王陽明所說的人人皆可為聖。

今天妳可能覺得這個想法沒那麽偉大,但是五百年前,在大明這樣的封建王朝,有壹個人喊得那麽大聲。妳怎麽想呢?

這是陽明心學的核心精神價值。

陽明心學中個體主體性的確定和主體意識的提升,是王陽明留給後人最重要的精神遺產之壹。

這也是為什麽有學者說“21世紀將是王陽明的世紀”。

五百年前,妳可以為那個人的存在而驕傲。真的。

壹個自信的人,壹定是壹個有自己個性的獨立思考者。

不會跟風。

不會輕易被別人的意識洗腦。

他會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心靈體驗真理。

如果感覺不對,就算是聖人的話也不會盲從。“讀書只是第二層意思”和“從自己身上求真”,從我的內心出發。

這是對自滿的研究。

這是不可避免的壹步,毫無疑問。然後:

自省和自我否定

逆而誠之。

我只會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和良知,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而壹切外在的榮辱都可以忽略不計。

王陽明心學是壹門自修之學。

自學就像吃飯喝水壹樣。誰也不能替誰拿,也不能從外面帶進來。妳必須從妳自己的內心得到實現。自己練到什麽程度,就會得到什麽果味。

這是王陽明在1508中悟出的道理。

這是我的第二個心理筆記,我的理解。希望對妳有幫助。

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修遠。

謝謝妳的陪伴。

我的心理筆記第三部分是關於知行合壹。

聰明的妳可能已經看出,頭腦就是理智,很容易變成唯心主義,自鳴得意的學習壹不小心就會變成自以為是。這個度怎麽把握?

知行合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