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之所以被稱為“安徽”,是因為它有古老的安徽國和它的山川。
安徽省是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祥地。
繁昌縣稔子洞發現了約250萬年前的人類活動遺址。
和縣龍潭洞發掘的距今30-40萬年的“和縣猿人”舊石器時代遺址表明,遠古時代就有人類在安徽這片土地上生活繁衍。
濠州曾是商朝唐城的部將,谷壽春(今壽縣)曾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都城。
老莊故裏:安徽省是中國文化最早發達的地區之壹。其悠久的歷史產生了對中國傳統主流文化有重大影響的思想流派,至今仍影響著中國乃至世界的文化。
道教:春秋戰國時期,老子(今安徽渦陽縣)、莊子(今安徽蒙城縣)創立道教,以《道德經》為主要著作,以《莊子》為莊子主要著作。
其主要哲學思想是:以道為世界的本原和萬物運動變化的規律,以陰陽的相互作用來解釋廟中萬物的產生。
天文歷:劉安是漢高祖劉邦的孫子,被封為淮南王。
西漢哲學家,主要著作有《淮南子》。
他用道家思想的“道”和“陰陽”理論解釋了四季的變化,創立了二十四節氣歷法,至今仍指導著中國的農業耕作。
劉安在壽縣八公山練雜耍,發展出壹種中國美食——豆腐,現在已經成為壹種世界性的飲食文化。
理學家:朱,原籍安徽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
南宋時期,他是壹位思想家,理學大師,著名的教育家。主要著作有《紫同治劍略》。
朱以人性有“天地之性”和“性情之性”的結論闡發理學,完善了“二程”理學,進壹步發展了孔子儒學。
安徽文學:東漢末由曹操、曹丕、曹植創立的建安文學,以其寫實的手法和清新的風格形成了建安派,對後來的五言詩、七言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清初桐城人方苞、劉大懷、姚鼐等人主張散文應興儒,倡導唐宋古文傳統,形成桐城學派,在清代文壇影響很大。
黃梅故裏:安徽是戲曲之鄉,保存著“儺戲”和被譽為“戲曲活化石”的古代“目連戲”;起源於安徽的徽劇是京劇的前身之壹。
黃梅戲已經成為壹個主要的國劇。
安徽民間舞蹈豐富多彩,其中以流行於淮河沿岸的古畫花燈最為著名,被譽為“東方芭蕾”。
黃梅戲原是流行於皖鄂交界山區的采茶小調。它由藝術家嚴鳳英和王少舫表演,如“仙女下凡”和“附在馬上的女人”,在五六十年代在全國產生了廣泛影響。
經過20世紀八九十年代新壹代藝術家的再創作,以及在歐洲、美洲和東南亞的廣泛訪問,黃梅戲已經成為國內外流行的戲劇。
名人薈萃:安徽自古以來人傑地靈,這片土地孕育了壹大批在中國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人物。
在科學技術方面,主要有東漢醫學家華倫、西漢天文歷法的創始人、中國明代數學家、珠算大師程大偉、美國現代物理學家楊振寧、核物理學家鄧稼先等。文化方面,主要有道家創始人老子、莊子;漢末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曹操、曹丕、曹植;清初新安畫派的代表人物,鑒江、查世標、王誌銳、孫毅;清代桐城散文的代表人物有方苞、劉大懷、姚鼐;清代小說家,《儒林外史》的作者;清代戲曲家、徽劇領袖程長庚:和現代。經濟上主要有中國唯壹的經濟學家王茂蔭和清代《資本論》中提到的馬克思。政治軍事方面,主要有春秋時期的政治家、經濟學家管仲,三國時期的曹操、周瑜,北宋時期執法如山、為官清廉的清官包拯,被百姓譽為“包青天”,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清朝首任臺灣巡撫劉銘傳, 中國近代洋務運動的創始人李鴻章和新文化運動的創始人之壹陳獨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