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術《中國古代山水畫》教案模板
教學目的:
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大自然、繪畫方法、各種藝術風格和獨特的藝術傳統,開闊視野,增長見識,陶冶情操,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懂得理解和感受藝術之美,提高藝術鑒賞能力,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獨特的藝術傳統。
教學難點:
如何理解“意境”追求意境的創造,既是重要的藝術傳統之壹,也是中國古代美學思想的壹個重要方面。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具準備:圖片、視頻資料、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壹、組織教學:(常規)
2.介紹新課程:
今天學習第十課。(展示題目,開始使用課件)
這節課的內容是欣賞。通過對典型名作的欣賞,了解大自然、繪畫方法、各種藝術風格和獨特的藝術傳統。
1的性質。及其在中國古代繪畫中的重要地位;
上兩節課我們已經了解到,中國古代的繪畫習慣傳統上分為人物、山水、花鳥三個繪畫題材。描寫的主要對象是自然景物。它不僅展示了多姿多彩的自然美景,而且體現了中國古代人民的自然觀和社會審美意識,甚至從側面間接反映了社會生活。
中國山水畫作為神戶人物畫的獨立畫種,雖然起步較晚,但在中國繪畫史上取得了突出的發展,並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了多種繪畫方法和藝術風格。主要有:青綠山水、水墨山水、淺絳山水、小綠山水、無骨山水等等。
綠色山水——綠色是指中國畫顏料中的石青、石綠,以這種顏料為主色調的山水畫稱為“綠色山水”。其中有大綠松石和小綠松石。前者多為速寫,用筆少,著色重,如《千裏河山》,後者在輕水墨的基礎上略塗青綠色,如《遊春圖》。
淺絳山水——在水墨畫的基礎上,鋪上壹幅以赭石為主色調的淡色山水畫。
水墨山水——以渲染為主,用筆簡潔奔放,強調墨效的發揮。
1.名詞解釋:
“自然是外教做出來的,心源來自中國”——“自然”指的是自然,“心源”指的是精神感受。“師法自然外,師法自然”的總體思路是,山水畫家不僅要師法自然,還要得益於自己對自然的感受。它正確地指出了中國山水畫創作的基本原則,對後世中國畫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南派與北派”——明代畫家董其昌借用唐代禪宗將其分為兩派,來解釋繪畫從唐代到明代幾百年的發展。他根據繪畫的創作方法和畫家的身份將唐代以後的山水畫分為兩派,將水墨文人畫家比作“南派”,將青綠職業畫家視為“北派”。比如唐代的王維、李思訓,後來被稱為“南北宗”。
北宋山水畫,所描繪的自然景物雖然包含了畫家對這些景物的感受和理想,但主要是以客觀描寫自然物為主。代表人物有範寬、郭、王希孟。
範寬西山之行絹本墨跡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占據畫面三分之二左右、矗立在中間的主峰,右邊是深谷瀑布,另壹邊是矮側峰。中景和主山被雲氣遮擋,襯托出主山高不可攀的氣勢。這幅畫的構圖並不復雜,但細節描寫得很細致,說明畫家的觀察力很高,作品寫實。描寫手法也極其生動自然,符合自然規律。範寬用深黑的墨汁和扭曲顫抖的筆觸,勾勒出巖石的輪廓和紋路,再將巖石的塊面分割開來。然後他用深淺不壹的短線和雨滴逆著石頭組織的方向刷去,營造出光影的立體感,強化了紋路引導的巖石動態走向,賦予其強大的生命力。
在《西遊記》中,山的地位遠遠超過了人物,這顯示了中國傳統的世界觀:自然是無窮無盡的,永恒的,而人類就像是山中的過客,只是壹個過客。
王希蒙《千裏江山圖》
南宋的山水畫與北宋的山水畫有著明顯的不同,尤其是在追求詩意的意境上。南宋很多山水畫的題目都很有詩意,比如寒江獨釣,風雨後歸船。著名的山水畫家有馬援和夏貴。
從以上作品可以看出,我國古代畫家善於運用留白的藝術手法,被稱為“以白為黑”。南宋山水畫題材、場景、畫面雖小得多,但由於追求詩的意境、大膽的藝術概括和以少勝多的藝術手法,作品的意境更為強烈、生動,顯示了中華民族審美傳統的重要特征。
元代山水畫在意境創造上強調主觀表現和個人風格創造。代表畫家有倪瓚、王蒙等。
(2)其次,在空間的處理上,我們采用“以小見大”、“以小見大”的方法。
就是把山水畫家自己當成壹個巨人,面對自然,就像人看盆景壹樣。這樣也可以把千裏山河盡收眼底,或者用長卷的形式表現出來,比如11米長的《千裏山河圖》或者用中國畫的高遠、獨特的構圖方法畫出非常復雜的山,比如《西遊記》、《早春》、《清邊隱居》等。其空間處理突出體現了中國山水畫獨特的構圖方法。這種獨特的處理空間關系的藝術手法不僅體現了中國畫家觀察自然的獨特方法,也包含了中國人的審美心理,體現了中國人的自然觀。
(視頻放映)
(3)此外,在長期的發展中,中國山水畫形成了許多行之有效的表現方案。
比如各種巖石有各種表達方式,比如皮馬、雨滴、荷葉等等。在這些表達式程序的應用中,我們提倡靈活使用和不斷開發。在山水畫的筆墨技法上,也更為多樣,如筆法包括上述山石的各種畫法和畫法;水墨畫中,濕的是“染”,幹的是“擦”,還有“斷墨”、“積墨”。顯然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傳統和體系。
(視頻放映)
三。總結(使用的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