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最早的出生日期是哪裏?有什麽歷史記載嗎?

最早的出生日期是哪裏?有什麽歷史記載嗎?

棗起源於中國,已有5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日本、美國等國雖也有分布,但未進行商業化栽培,只是作為我國重要特產廣泛栽培的果樹。紅棗好吃又有營養。紅棗的含糖量在各種水果中排名第壹。鮮棗含糖20%以上,幹棗含糖60% ~ 80%,可替代糧食,是重要的木本糧食。紅棗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有“天然維生素丸”的美譽。其維生素C含量比柑橘高10倍,比蘋果高80倍。維生素P的含量也極其豐富。此外,紅棗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鐵、鈣、磷等無機鹽。此外,自古以來,我國勞動人民就將大棗視為重要的滋補品和中藥。民間有“每天吃三個棗,永遠不老”“五谷加紅棗勝過靈芝”的諺語,高度贊揚了棗的滋補和藥用功效。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大棗具有潤心肺、降血壓、養五臟、治虛損等功效。長期服用能補中益氣,強身健體,延年益壽。壹般中藥都要配少許大棗,所以大棗堪稱“諸藥之指南”國外研究還發現,大棗中還含有環磷酸腺苷等物質,對抑制癌細胞分裂速度有特效。棗木堅硬,紋理細密,可用於制作車軸。是國防或民用的好材料。紅棗花期長,富含蜂蜜,是很好的蜜源和綠化樹種。棗原是亞熱帶荒漠植物,是著名的“鐵桿作物”。因此適應性強,是適合在貧瘠荒地栽培的先鋒樹種。能承受夏季43℃的高溫,冬季-33℃的低溫。土壤pH值在5-8.6之間,棗能正常生長結果。以抗旱、耐瘠薄、耐鹽堿著稱。水果界有句話叫“梨澇棗幹”,但棗也是極其耐澇的。古書《齊·姚敏書》中也有記載:“旱澇之地,不耕莊稼,可以種棗。”如1965年,河北滄縣杜勝大隊金絲小棗園被淹至1米,水淹時間長達壹個月。蘋果樹全部被澇死,但棗樹依然存活,第二年生長結果正常。無論是山區貧瘠的礫石土,還是沿海低窪的鹽堿地,無論是南方的酸性土壤,還是北方的礫石土,在種植其他作物產量不大的時候,種植棗子就有好收成。比如河北滄州和山東德州交界地區,土壤pH值在8.2以上,堿性較重,但卻是大棗的集中產區,而太行山區的荒坡地盛產大棗和酸棗...棗樹能可靠地起邊、下灘、上坡、入溝,為其規模化發展提供了區域保障。此外,棗樹還可以種植在水渠、溝渠、堤壩、堰塘、村莊、路旁。總之,棗樹的這種極強的適應性是其他任何果樹都無法比擬的。果業內有句話叫“棗當年還錢”,意思是棗當年就能結出果實收回成本。三年生棗園密植,畝產可達1400斤左右。進入高產期後,畝產可維持在2500-3000公斤之間,畝產產值可超過萬元,正常結果期可達100年。單株產量在國內已有報道,500年以上的棗樹仍有壹定產量。比如山東壹棵1,300年的老棗樹,每年還能結65438+。特別重要的是,日期上沒有銷售壓力。如果鮮棗賣不出去,還可以做成幹棗、蜜棗出售,大大延長了銷售期,解除了果農的後顧之憂。棗雖然是我國特有的果樹,但長期被忽視,由於粗放經營,產量很低,在1995之前發展非常緩慢。據最新統計,目前我國棗樹栽培面積約450萬畝,總產量6億公斤。據有關部門預測,我國紅棗年需求量為6543.8+0.5億公斤以上,缺口較大。此外,地域分布極不合理,主要集中在占全國總面積和總產量95%以上的北方山西、河北、陜西、河南,而在廣大的南方地區,除廣西、江蘇、湖南等省的少數鄉鎮外,極難見到壹片棗園。因此,在南方各省,紅棗是目前果樹發展中的薄弱環節和冷門。各地要充分利用這次產業結構調整的機遇,把發展棗樹提上重要議事日程。關於棗的種植密度,過去為了不影響糧食生產,主要是棗糧間作。每畝種植密度很薄,壹般每畝只有幾十株,產量很低。事實證明,稀植是畝產量低的主要原因。因此,為了大幅度提高產量,必須進行密植。壹般密植園比疏植園產量可提高3 ~ 5倍。密植棗園的密度因品種、管理水平等因素而異。比如我們示範園采用超高密度,每畝1,000株(1m×0.67m)。作為壹般生產單位和個人,我公司推薦每畝生產333株(2m× 1m)、222株(2m× 1.5m)、167株(2.5m× 1.6m)。每年6月10至次年4月10可種植棗苗。我們今年培育了50萬株棗樹苗,苗高超過40厘米。品種簡單介紹如下:1。近似大棗原產於河北。因其完全成熟幹燥後能拉出長長的黃色金絲而得名。可與近似棗相比,後者是天然三倍體,也是我國唯壹的三倍體棗品種。縱徑7.1 cm,橫徑3.1 cm,平均單果重17.3 g,最大果重29 g,大小整齊。果表面平坦,果點小,圓,不明顯,密度中等,微凸,顏色與果皮相近。果肩圓斜,稍凸起,有4 ~ 5條溝。閥桿凹陷較小,中等深度。環窪窄而深,果頂寬而圓,頂部略凹。柱頭缺失,具點。果肉近白色,致密細膩,晶瑩如冰,汁中等,可溶性固形物30.5%。食用率為96%,幹燥率為47.8%,鮮食起來像奶酪壹樣香甜可口;紅棗幹飽滿有彈性。幹燥破碎後,30 ~ 40厘米長的蜜絲源源不斷,故有“黃金蜜”之稱。肉質香甜,品質極高。石呈紡錘形,黃褐色,縱徑2.2厘米,橫徑0.8厘米,石重0.7克,石紋呈縱條狀,深淺適中。樹勢旺盛,分枝弱,單軸伸長強,枝葉稀疏,抗病性強。嫁接苗第二年開始結果,產量高且穩定。9月下旬成熟采收,果實生長期約110天,8月中下旬在重慶成熟上市。該品種果大核小,品質高,外形美觀,產量高,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