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山東地區被列為先秦國家古城,受文物古跡保護。比較有名的古城有齊、魯、薛、姬、居,其中以齊、魯最為著名。
齊古城位於淄博市臨淄區齊都鎮,靠近河。它是齊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從公元前9世紀開始,齊獻公從博古遷都此地,歷經春秋戰國,公元前221年為齊國都城。秦漢時期,齊郡府和王國首都也設在這裏,直到魏晉時期才被廢棄。如今,雖然看不到當年的豪華建築,但栩栩如生的遺址和出土文物,點綴其間的古墓,依然顯示出這座古都的雄偉規模。
建國以來,從65438年到0964年,對齊國古城進行了多次發掘和考察。已經發現首都由兩部分組成:壹個大城市和壹個小城鎮。這座小鎮坐落在這座大城市的西南角。大大小小的城市都是用大夯土墻建成的。兩座城市周長22公裏,面積約16平方公裏。《管子·杜笛》說:“城內為城,城外為國。”臨淄老城區小城鎮與大城市的平面布局,反映了當時都城與城市的關系。
據記載,齊國古城有、章華門、鹿門、陽門、薊門等十三座城門,現已探明的有十壹座。門口十幾米寬。城市的道路和排水系統分布合理。道路縱橫交錯,現已證明有十條主幹道與城門相連。這個城市有三個排水系統。城市中的廢水和積水可以沿著排水通道通過城墻的石涵洞,然後排入護城河,流向自然河流。排水系統工程設計非常宏偉和精美。
齊國的大城是官員和人民居住的地方,街道兩旁是住宅或收集和分發貨物的商店。小城中的宮殿是都城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城北的“桓公臺”和東北角的“金殿”壹帶。桓公臺是用夯土建造的橢圓形平臺,南北長86米,東西寬70米,高14米。以桓公臺為中心,形成壹個宮殿建築群,東面和北面都有河流環繞。琦君高樓林立,那些被稱為“桓公臺”、“五臺”、“龔雪臺”、“潭臺”、“麻鞋臺”的高樓至今還屹立在齊城內外。老城區還有許多手工業作坊,包括6個冶鐵遺址、2個煉銅遺址、2個鑄幣遺址和4個制骨遺址。
齊國是先秦時期的大國,先後湧現出許多智者和英雄。死後葬於齊城內外。據統計,齊共有墓葬150余座,主要有臨淄墓和天齊墓。臨淄的墓大多為王公大臣貴族名流所有。少數墓葬可通過文獻記載和民間流傳得知,但大多無考證。有太公墓、墓、關中陵園、莊陵園、墓、宴嬰墓、墓、公冶長墓、齊梁墓、田單墓、墓等。在老城區南部的牛山壹帶,有六座高大的墓葬,即田七墓,由“二王墓”和“四王墓”組成。墓依山勢而建,方基圓形。雖然它已經被雨水沖刷了幾千年,但它看起來仍然像壹座小山。最大的墳墓長245米,寬155米。據考證,“二王墓”是田忌侯傑和田吳的墓;四王之墓是魏、宣、桂、項四王之墓。
齊國統治者死後,不僅修建了巨大的陵墓,而且還有大量的祭祀用品。大城東北角的壹座東周墓,占地近800平方米。東、西、北三面有長215米、寬5米的大型殉葬坑。已發掘84米,出土殉道馬228匹。照此計算,所有殉難馬可不少於600匹。郎家莊東周烈士墓埋葬的人多達40人。這些人不僅有棺槨、棺槨,還有成套的仿青銅陶制禮器或精美的水晶手鐲,有的還有自己的烈士。據鑒定,隨墓陪葬的都是年輕女性,可能是墓主人的嬪妃或婢女。
630多年來,臨淄壹直是齊國的都城,城內遺跡層層疊疊,內涵極其豐富。出土了大量文物,如大型銅壺、人形鼎、高子閣、龍戈文、鐘世龍、青銅祭祀、齊刀幣、編鐘、石編鐘、彩陶壺等,都是有代表性的器物。這裏是齊國文化研究的中心,有“齊國古城遺址博物館”,為研究齊國歷史、欣賞齊國文物、了解齊國文化遺址遺跡提供了方便。
魯國古城位於山東省曲阜市,從西周到戰國時期壹直是魯國的都城。據說這裏曾經是的市場,商人在這裏選舉舊首都,在周代商人滅亡後,魯的首都又在這裏建立。是當時東部地區重要的文化中心,也是魯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3月1977日至5月1978日,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對魯古城進行了全面鉆探和試掘,初步查明了部分地下礦藏,取得了重要收獲。發現從西周到戰國的七八百年間,魯國古城的位置始終未變,漢代的魯國也是其都城。
山東老城整體呈不規則長方形,東西最寬處3.7公裏,南北最強處2.7公裏,面積約10平方公裏。很多地段還能看到連綿不斷的斷壁殘垣,有的地方高達十幾米,是先秦古城中保存完好的城墻。
鹿城四周都是護城河。護城河和城墻之間的距離從10米到30米不等。護城河寬約30米,深約4米。西北兩邊的護城河都是我們的水做的。據古書記載,潞城周邊有十二門:東有春門,東南有鹿門,東北有明門;正西石門,西南貴德門,西北麥門;薊門正南,東南漳門,西南玉門;正北貴門,東北龍門,北西祁門。已發現11個門,但東南門尚待調查,門洞壹般約七至十五米寬。有主幹道連接城門。城市中有十條主要交通幹道,五條東西橫向幹道和五條南北縱向幹道。這些主幹道大多連接城門,通向大型建築。城內排水系統位於鹿城北部,東連東城護城河,西蜿蜒穿過東北門以北,在西中門以北約40米處穿過城墻,然後註入西城護城河(即我們的水)。
據勘探,在魯古城中部偏東的廟附近的高地上,有壹處規模較大的宮殿建築遺址,面積約壹平方裏。寺廟建在地面以上的巖石上,形成壹個比地面高得多的高臺。這可能是魯王宮所在的中城。魯的貴族住宅區位於半個鹿城的中城附近。季孫家住在中城西北二裏,與郎家相鄰。孫萌石住在吉市的東南面,孫氏叔叔住在吉市的西北面,都離吉市不遠。魯東門的湘中(公子隋)因為住在魯東門,所以叫東門氏,住處應該在魯東門和中城之間。現在在中城周邊發現了很多夯土地基遺址和住宅遺址,證明了它確實屬於貴族住宅遺址。
考古勘探中還發現了手工業作坊和墓葬區。發現了九個作坊,包括兩個冶鐵遺址、兩個煉銅遺址、三個制骨遺址和兩個制陶遺址。除壹處冶鐵遺址和壹處煉銅遺址外,這些作坊都位於魯古城的西半部,或與西半部的居民地相連或位於西半部的居民地內,表明魯城西半部是手工業工人或下層民眾的聚集地。魯古城的墓葬區基本上分布在城西三分之壹以上的範圍內。發現的五六座墓葬中有四座進行了發掘,共清理西周墓葬128座。從墓葬形制、葬俗、陶器組合、器物造型來看,這四座墓葬明顯屬於兩種類型。據分析,其中壹座為周姓呂公墓,另壹座為當地居民墓,對研究魯國早期民族關系具有重要價值。
曲阜魯古城位於流域中部,地勢適中,依山傍水,不愁旱澇。秦漢以後,古城魯為地方政府。明朝鄭德、嘉靖年間,為了保衛夫子廟,在老城的西南角,也就是現在曲阜市的古城部分,修建了壹座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