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女媧是伏羲的妹妹,她們促進了中國的發展。女媧不僅有神的壹面,也有人性的壹面。她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皇後,可能是第壹個有明確記載的女皇帝。所以女媧娘娘是結合了很多古代神話傳說和歷史記憶。三皇五帝是中國古代的聖賢。他們每個人都是傑出的中國領導人,但他們是誰是有爭議的。
不同的古籍對黃三有不同的看法。孔安國的《尚書·序》、皇甫謐的《皇帝世紀》、孫氏的《天下註》和《三字經》都以伏羲、神農、黃帝為黃三。《尚書·列傳》以燧人氏、伏羲、神農為黃三。
伏羲、祝融和神農被選為依桐海關的黃三。《莊子》和《支壹錄綱要》也把尤超和隋仁列為黃三之壹。但《春秋·都雲書》將傅、女媧、神農列為,故不清楚古代是何人。我們對壹些古代事物的記憶已經模糊了。西晉皇甫謐在《帝王世紀》中說:
“女媧氏,亦風名也。承祭制度也是蛇頭,頭號女的是皇後。其末,有諸侯,有* * *龔。任之刑強,伯非王,水為樹,故不入易。”
在皇甫謐筆下,女媧是伏羲之後的皇後,她的統治時間不會太短。女媧統治末期,軍閥龔氏強盛,龔氏壹統天下,卻沒有稱王。據記載,女媧是黃三唯壹的女性。
《山海經》記載:“女媧腸化為神,身在蘇光之野。”郭璞對此做了筆記,說:“女媧,壹個古代的女神和皇帝,有壹張人臉和壹條蛇的身體,壹天之內從七十變成七十,她的腸子變成了這個神。”這裏的女媧是古代的皇帝,不僅僅是神話傳說中的人物。
那麽女媧的主要成就是什麽呢?除了神話中的造人補天之外,歸藏說:以前女媧張,棋子占其,曰:“姬。趙趙九州,日月為極;平均土地,四個國家。”女媧在這裏主要進行“均地並四國”的工作,規劃土地,調解整合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如果女媧做了這些,她的表現還是很棒的。
那時候整個古代社會可能還處於壹個過渡階段。可能當時男權社會還沒有完全建立,所以女性還是有機會成為部落首領的。這個時候女性還是有很大權力的,父權制可能要到五帝時代才完全建立起來。
到了五帝時代,男女地位完全確立,女人成了附庸,男人成了主宰。女媧能被很多人認定為黃三,說明女媧在當時有很高的威望,有治理部落的能力。太上老君在開篇中說:“伏羲有女媧,女媧有神農。”女媧的地位比神農高。
神農時代是向農耕社會轉型的時代,所以女媧時代應該還是以遊牧采集經濟為主的時代。當時可能有原始農業,但只占整個經濟的壹小部分。人們食物的主要來源是采集和遊牧,所以女性還是有壹定地位的。進入農耕社會後,男性地位迅速上升。
男性的力量更適合農業,女性身體上的劣勢失去了在農業上的競爭力,所以女性的地位也失去了。采集經濟時代,女性在采集方面還是有壹定優勢的,所以經濟基礎確定為上層建築,女媧時代應該是母系社會最後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