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是中國的壹部古書,記載了上古時期的誌怪故事。壹般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中前期的楚或巴蜀人寫的。也是壹本荒誕離奇的書。這本書作者不詳,古人認為這本書是“戰國好奇者取傳、莊雜記、列傳、離騷、周樹、晉城之功”。現代學者也認為,寫壹本書不是壹個瞬間,作者也不是壹個人。
《山海經》共有18篇,其他章節內容早已失傳。原***22篇,約32650字。* * *藏山經5部,海外經4部,國內經5部,大荒經4部。《漢書》有13篇,這還不算後來的野經和家經。
《山海經》的內容主要是民俗學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道教、民族、物產、醫藥、祭祀、巫醫等。它保存了許多著名的古代神話傳說和寓言,包括誇父壹天天,女神補天,精衛填海和大禹治水。
《山海經》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可以作為研究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和神話的參考,其中的礦產記載是世界上最早的相關文獻。
註意事項:
我國已知最早的系統文字形式是甲骨文,又稱“文琪”、“甲骨文”或“龜甲獸骨”,主要指我國商代晚期(14 ~ 11世紀)皇室雕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用於占蔔的文字。
春秋戰國時期沒有發明用來記錄文字的物品,而是用竹簡和帛來記錄文字,而帛貴,竹簡笨重,記錄的字數有限。為了在壹卷竹簡上記錄更多的東西,有必要刪除不重要的文字,以便用最少的文字攜帶最多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