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大國需要以某種方式出現才能體現地球的概念。
90年代很多科幻電影都非常流行日本元素,我個人認為也是這個原因。
況且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可惜感興趣的人不多,熟悉的人更是少之又少。相反,好萊塢努力學習了,希臘文化和羅馬文化被它剝削了,相關電影也不再創新,很難有更大的突破。在這種艱難的情況下,好萊塢嗅到了新的靈感來源,中國文化。
好萊塢對中國元素的運用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部分,有些部分已經研究和學習過,值得國內電影人借鑒。好萊塢電影中常用的中國元素有:
?
中國臉和中國功夫?
能受邀參演好萊塢電影的中國明星並不多。粉絲首先能想到的是成龍、李連傑、周潤發、章子怡、鞏俐等值得註意的是,在他們進入好萊塢之前,就已經很受中國觀眾的歡迎了。好萊塢瞄準了中國的明星效應,事後證明大家都很開心。
成龍帶著壹身好功夫遠遊海外,但1980的電影《黑仔的戰壕》和《炮彈飛車》都失敗了,1985的電影《威龍勇士》也失敗了。最終憑借《尖峰時刻》1999的成功在好萊塢站穩腳跟,並逐漸走向全球。
國際巨星李連傑也是以功夫起家的。從《致命武器4》、《致命羅密歐》、《龍之吻》、《救世主》、《遊俠》、《木乃伊3:龍帝之墓》,他逐漸被世界影迷所熟悉。
2000年《臥虎藏龍》的巨大成功使周潤發和楊紫瓊屹立於好萊塢。此外,甄子丹、章子怡、陳沖和鞏俐在好萊塢電影中也有出色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