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淺談古籍中的孝道

淺談古籍中的孝道

什麽是“孝”?曾子曾說:“人生是禮之事;死,禮葬,禮祭,可謂孝矣。”

孟子曾經說過,不孝有三種,壹味的順從,看到父母有過錯而不懂得勸阻,使他們做壞事是錯誤的,這是第壹種不孝;家裏窮,卻什麽都不做贍養父母,是第二種不孝;眾所周知,第三是沒有前途。

在《樓章》的句子中,龔和孟子談到了。龔感到迷惑不解。他認為張狂和整個國家都說他不孝,但孟子和他交了朋友,所以他問孟子為什麽。孟子回答說:“壹般說來,不孝的人有五種;第壹,懶不養父母;第二,賭博喝酒,花光了所有的錢卻不贍養父母;第三,對錢吝嗇,帶著老婆把父母扔在壹邊;第四,倒行逆施,放縱欲望,讓父母蒙羞;第五,平時勇敢無情,給父母帶來麻煩。而張狂只是因為父親做了錯事,就承擔起了報恩的責任而不被父親接受,那麽為什麽不盡孝呢?讓父親做錯事,那就是不孝。”

孔子曾說,如果妳對父母不尊敬,那養貓養狗有什麽區別?

從這個角度來說,孝順就是用壹顆尊敬的心去服侍父母,讓父母豐衣足食,心胸寬廣,身體健康,行為端正,不給父母增加負擔,不讓父母操心。如果父母有錯,也要婉轉直言。這就是孝順。

有個典故叫“王翔臥魚”,就是壹個“孝”字的意思。

山的東南面有壹座臨猗城,北面有壹條名叫小木河的河流。在這條河的中央,有壹個三月九月不結冰的地方,冰水分界線畫出壹個人形。據傳說,這是王翔躺的地方。相傳西晉時,臨猗城有壹戶人家,家裏有壹個血脈很強的年輕人,姓王叫。今年冬天,他媽媽病了,很想吃魚,可是那是九冬,到處都是冰天雪地。我能在哪裏找到賣魚的人?王翔很著急,也無能為力。有壹天,他突然想到,魚壹定是怕冷,想去溫暖的地方。我用我的體溫融化結冰的水,魚向我遊來,我就抓住了魚。於是他跑到河邊,脫下衣服,在冰冷的冰面上刮著。冰融化了,魚被抓住了。媽媽吃了魚,康復了。這就是著名的王翔躺魚傳說。西晉這個年輕人的故事很感人。王翔成了中國孝道的典範。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孝順就是子女對父母的絕對服從,就是完全體諒父母,甚至不惜犧牲生命來報答父母。

當然,孔子不是第壹個提倡孝道的人。在孔子之前,孝的觀念就已經存在了。但孔子是第壹個系統闡述孝道的思想家。他第壹次從國家穩定和世界和平的角度考慮孝,認為壹個人如果能遵守孝的原則,就不會犯作亂罪。孝是仁的基礎。如果壹個人不能孝順,那他絕對不是壹個仁者。孔子用這種思想來教育他的學生,所以他的學生中有壹部分人以孝順著稱,比如閔子騫。

閔子騫,山東人,據說小時候壹直跟著父親開車,穿著後媽剛做的棉衣,還凍得瑟瑟發抖。他父親認為他是故意開不好車,大怒,舉起鞭子抽了起來。結果棉衣被撕破了,露出的是蘆花,不是棉花。父親理解並決定與虐待他的妻子離婚。但是閔子騫跪在父親面前,求他不要和繼母離婚。他說如果他和繼母離婚,他弟弟就會變成這樣。父親覺得有道理,同意了他的請求。閔子騫是孔子弟子中的貴人,是孔子孝道思想的具體實踐者。

孔子對學生的孝道主要有三層含義。第壹,沒有違反,就是他絕對服從父母的意誌。即使他知道父母錯了,也要委婉的勸他們,勸他們卻不理睬,依然壹臉和氣的服從。第二是“尊重和支持”。孔子認為只在生活上贍養父母是不孝順的。他說:就像狗和馬壹樣,誰都可以餵。就像對待狗和馬壹樣不尊重地供養父母。所以尊重是孝的本質。第三是妳三年沒有改變妳父親的方式。孔子的孝體現仁,貫穿禮。他要求人們禮貌地對待他們的父母。死,以禮安葬;用儀式獻祭它。“但是,孔子的孝既有古典的人道主義,又有愚孝,經過後世儒生的發展,成為封建統治階級壓迫人民的工具。自晉代以來,許多封建統治者也打出了“以孝治天下”的口號,對中國社會產生了巨大影響。正如孔子的孝思想本身具有先進性和滯後性壹樣,它對中國社會的影響也具有兩面性。壹方面,它在維護中華民族的家庭團結和諧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形成了中華民族慈父孝的良好社會風尚。另壹方面,他強調子女要絕對孝順父母,甚至要求子女守喪三年。”三年不改父道”成為束縛子女的精神枷鎖,對子女人格的拓展極為不利,發展為後儒家的“吃人倫理”。所以要正確理解孝道的含義。

所謂“孝”,就是尊重、愛護、孝順。說到孝順,大多數人都認為只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贍養父母,就是孝順。其實畜禽還是懂得反哺的,贍養父母只是孝道最基本的壹部分。除了對父母的孝道,還應該延伸和補充,對宗族的孝道甚至進壹步延伸到對全民族的孝道。所以我們說,現代意義上的孝,是愛的表現,是對國家、對親人的真情流露,是人與我之間應有的責任,是人倫之時的親密關系。孝道維系著老幼有序,是父母子女代代相傳的美德;孝順是對生命真誠的感恩,也是無怨無悔的感恩回報。愛自己是孝,對家人是孝,對國家和民族是孝。所以,孝的意義不僅僅局限於對父母的孝順,而應該從親人開始,進而擴展到整個社會和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