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江雪,百山無鳥,千徑無足跡。歐陽修:《人生檢查儀》登上月上柳梢,黃昏後人相會。蘇軾:《水調歌頭》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沈浮。這件事在古代很難完成。但願人長久,千裏好風光。蘇洵:管仲論著中的聖人,不是為自己的死而悲傷,而是為自己國家的衰落而擔憂。蘇轍:《尊邪正三論》載文,可推至誠之心而不絕,則天地可動,金石可動。王安石:《登瓜州》春風綠在江南岸,明月幾時照我?曾鞏:“大明湖”在水鄉有自己的仙境。唐宋八大家是誰?壹、唐宋八大家:
宋代的蘇洵、蘇軾、蘇轍、歐陽修、王安石、曾鞏。其中,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歐陽修、蘇三是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鞏是臨川文學的代表。他們掀起了古文革新的浪潮,使詩歌發展的舊面貌煥然壹新。二、人物介紹1、韓愈韓愈(768-824),簡而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擔任吏部侍郎,又稱朝鮮吏部。謚號“文”,又名韓文公。他和柳宗元都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把駢文打碎,拓展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到了宋代,蘇軾稱他為“八代文學之衰”,道己溺於世,忠於囚怒,得三軍之帥”(八代:宋、齊、梁、陳、魏、齊、周、隋);明人稱贊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劉漢”。杜牧將朝鮮人與杜詩並列,稱之為“杜韓石璧”,被譽為“文章大文豪”、“百代文宗”。著有《韓昌黎文集》40卷、《外國文集》10卷、《教師評點》等。韓愈也是語言大師。他善於借用前人的話,註重當代口語的提煉,能夠創造出許多新的句子,其中有許多至今成為成語,如“落井下石”、“輕而易舉地責備”、“亂了方寸”等。在思想上,他是中國“正統”觀念的創始人,是尊儒反佛的標誌性人物。2.柳宗元柳宗元(773-819),字厚,唐代文學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壹。生於長安,祖籍河東(今山西運城),世稱劉合東。貞元九年(793)進士,官督禦史。他壹生留下了600多首詩歌,成就大於詩歌。他不到50歲。因為他是河東人,最後被任命為柳州刺史,所以被稱為劉合東。3.歐陽修歐陽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詩人。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名劉壹居士(劉壹藏書壹萬冊,金石學壹千冊,壹琴壹棋,壹壺酒壹酒鬼),冀州永豐(今四川綿陽)人。天盛進士在仁宗時,厭知聖旨,翰林學士;英宗時為官,為樞密使,參政議政;宗申王朝,動了兵部尚書,並以少師王子為官。卒為文忠。範仲淹不僅是李青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詩歌革新運動的領導者。他也樂得賞罰落後,蘇軾的兄弟曾鞏、王安石都出了他家。他的詩、詞、散文都是當下最好的。詩文雄辯抒情,是“唐宋八大家”之壹。詩風類似散文,強調氣勢,流暢自然;他的詞深沈優美,繼承了南唐的纏綿之風。與宋祁合編《新唐書》,獨立撰寫《新五代史》。我還喜歡收集金石學,編為《史記集》。《歐陽文忠公文集》作者。4.蘇荀(1009-1066),本名明雲,是;四川眉山人。58歲。在我27歲的時候,我變得渴望學習。在業余時間,我提拔過進士,也提拔過異才,都失敗了。我學會了燒我寫的文章,關起門來學習,於是我學會了六經百家,我瞬間寫了幾千字。在和嘉佑之間,他帶著次子史和哲去了京城。歐陽修出版了《論衡》、《權術》等二十二本書,由學者流傳。丞相韓琦在朝奏,除秘書,省校簿記員。他與襄城太守姚弼合撰《禮記·龍以來》壹書,即《太常銀鴿禮》壹百卷。壹本書成為壹本書,但它會死去。只有二十卷,還有三卷,都是宋史的傳記,流傳於世。蘇洵就是聖紫晶《二十七》中提到的“蘇勞權”。蘇洵很晚才發火,但他很努力。晚年的蘇軾回憶起童年隨父求學,感受到父親對他的深刻影響。當然,如果蘇洵不努力讀書,蘇軾早年也不可能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更何況是壹個“學經史,壹日千字”的青年蘇軾。" 5.蘇石(1037 ~ 1101年),字子瞻,字何中,南宋時名“東坡居士”,贈太師,追謚號“文忠”,四川眉山人[5],北宋名將。蘇軾在詩、詞、散文、書法、繪畫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是中國幾千年來公認的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人之壹。他的散文與韓愈並稱為“韓朝蘇海”,與歐陽修並稱為“甌塑”,與黃庭堅並稱為“蘇黃”,與辛棄疾並稱為“中國古代第壹全才”。蘇軾、其父蘇洵(1009 ~ 1066)、其弟蘇轍(1039 ~ 112)都以文學聞名於世,並稱“三蘇”。嘉祐二年(1057),與弟弟同為秀才。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東坡支林》等。6.蘇者(1039—1112),梅州眉山(今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弟蘇軾同入進士科。神是王朝的皇帝,是三司之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在河南升官。當他是哲學家的時候,他被稱為省派書記。元佑元年,遊諫。鐘誠、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出知汝州,貶雲州,遷雷州,遷居周迅。回先後遷居永州和越州,成為壹名中醫,後又遷居徐州做官。自封迎賓遺風。卒,石人。唐宋八大家之壹,與其父荀、師兄弟齊名,並稱為。7.王安史(1021年-1086),本名,晚年出生於半山,號獾郎,齊景公,又名王,北宋臨川(今江西省東鄉縣上池村)人,漢族。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壹。他出生在壹個小官宦家庭。父益,字失,是臨江軍判官,壹生擔任數州縣官。安石不太愛讀書,記憶力強,受過良好的教育。李青二年(1042),位列楊堅進士榜第四名,先後任淮南知府、鄞縣知府、知府、常州知府、條甸江東獄官。治平四年(1067),宗申初即位,詔安從江寧府學,被召為翰林學士。熙寧二年(1069),升任參政。從熙寧三年開始,先後兩次擔任改革家,推行新法。Xi寧九年罷市後隱居,病逝於江寧(今江蘇南京)鐘山,謚號。“宰相肚裏能撐船”是王安石。列寧稱贊他是“11世紀中國最偉大的改革家”。8.曾鞏,曾鞏人(1019-1083),生於天喜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豐六年四月十壹日,人稱“南風先生”。漢族,建昌(今江西)南豐人,住臨川(今江西撫州以西)。曾誌堯之孫,曾之子。嘉祐二年(1057),進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壹,“南豐七曾”(曾鞏、曾昭、曾布、曾竹、、曾燮、曾盾)之壹。唐宋八大家是什麽?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八大家,包括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又稱“劉漢”),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又稱“蘇三”)、王安石、曾鞏。明初,選韓、劉、歐陽等人為《八傑文集》,“八傑”之名由此而起。明中葉,唐順之編《文編》,唐宋僅取“八家”。後來,毛坤以朱、為藍本,選錄了“八傑”的著作作為《唐宋八傑筆記》,頗為流行,“唐宋八傑”之名廣為傳誦。
安史之亂給了唐朝沈重的打擊,德宗和憲宗朝出現了轉機。有識之士以為中興大有可為,投身改革者甚多。政治上有“永貞革新”,詩歌上有白居易的“新樂府運動”,散文上有韓、劉倡導的“古文運動”。
韓愈的古文創作理論包括:第壹,“道”的含義不僅包括儒家倫理,還包括“物不能平”的因素;其次,先秦兩漢的散文反對“駢文”,提倡單行散文,特別註重“言必自出”、“言必順詞序”。
他的推理充滿感情,態度鮮明。《毀滅》、《世說》和《金學傑》都是著名的傑作。他的敘事成就更高,影響更大。劉子厚的墓誌銘是壹部傳世之作,文字豐富,情感豐富。
他的散文成就是多方面的。他把單行散文的散文從文學拓展到壹切實用領域,形成了與駢文的全面對抗,開創了壹代文風,功不可沒。
柳宗元散文的第壹個成就是諷喻散文,《三戒》是家喻戶曉的名篇,婦孺皆知。他的山水遊記也很有成就,其中以《永州八記》最為著名。他的敘述大多是感性的,比如《捕蛇者論》,就是因為感覺“積毒不如蛇”而寫的。在《兒童區傳》中,他把同情放在壹邊,把他寫成了壹個反抗* * *的英雄,已經搬上了銀幕。他的推理文章也很精彩,《封建》《天說》都是深刻的篇章。
歐陽修散文。詩詞各有特色,但詞不如詩,詩不如文。他的散文具有強烈的政治傾向,《與高斯諫書》是他的代表作。
遊靜三年(公元1036),範仲淹觸怒了宰相呂夷簡。呂夷簡以“越權說事,舉薦親信,離間君臣”為名,將其貶至饒州。右司諫說,高若昂依附呂夷簡,輕視範仲淹。歐陽修寫信給高,痛斥他“不知恥於天下”。全文大義凜然地痛斥範仲淹的反對。以“三疑再定”揭穿高若儀,得出高若儀“非君子”的結論。文筆曲折流暢,義正嚴詞,咄咄逼人。高看了信後惱羞成怒,上報丞相和仁宗,於是歐陽修被貶為夷陵令。
他的散文也很有哲理性。如《靈官傳》中提出“憂勞可興國,安逸可亡”,“禍常積小,智勇困溺”等觀點,不僅對帝王,對“庶人”也有警示意義。
強烈的抒情性是歐陽修散文的又壹特色。《醉翁亭記》敘述“了”字周圍的景物,在敘述景物中抒發情感。全文用的都是解釋性的句子,但句子結構是多變的,在同中變化,循序漸進,越來越好。是中國散文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
歐陽修還是老壹代,其中“三蘇”、王安石、曾鞏都是有名的。
“三蘇”是指蘇洵(明雲,號)及其子蘇軾(子瞻,號東坡居士)、蘇轍(子遊)。嘉定初年,宋仁宗、蘇洵、蘇軾、蘇轍都去過東京(今河南開封)。由於歐陽修的賞識和名聲,他們的文章很快就名揚天下。士大夫爭相講故事,文人爭相模仿壹段時間。宋代詩人王碧芝在《瀘水燕子的故事》中記載:“蘇文章擅天下,其詞名曰。蓋勛是老蘇,石是大蘇,哲是小蘇。”“三蘇”的稱號由此而來。蘇父子積極參與和推動歐陽修倡導的古文運動,在散文創作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三蘇中,蘇洵、蘇轍主要以散文著稱;蘇軾不僅在散文創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在詩歌、詞、書法、繪畫等領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被列寧稱為“11世紀中國的改革家”的王安石,政治上是失敗的,但他的改革精神,即“天氣變化不畏,祖宗不知法,百姓不表同情”,對以後的改革家有著深刻的啟示。
他的散文以曲折著稱。金喬的代表作是《答司馬建議》,樸實、壯烈、豪邁。讀書就是壹波三折的例子,很有氣勢。
遊記散文《寶蟾之旅》將敘事與哲理融為壹體。身在深山,像大象壹樣流浪,文字中可見大無畏、百折不撓的精神。
王安石的文章充滿了豪氣、氣概和正氣,這是壹大特色。
曾鞏受到王安石的稱贊。散文因其受歡迎而聞名。有文章對當時在位者的堅持表示不滿,主張在“符合前王意願”的前提下改變“法制程度”。“唐宋八大家”中,成就不如其他幾位。
唐宋八大家是什麽?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古文八大家,是唐代韓宗元和宋代八大散文家的統稱,包括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
唐宋八大家的代表作品有哪些?韓愈
詩歌散文作品如《原道》、《佛骨桌上》、《原性》、《原滅》、《師說》、《學術解讀》等。
其他作品包括雜文,獲得林傑,和著名的犧牲,以十二郎。
柳宗元
詩文作品中的寓言故事,貴州的驢,永謀的老鼠,臨江的麋鹿。
蘇軾
《水調頭》、《浣溪沙》、《江城子》、《最近的花》等詩歌作品。散文有《千赤壁賦》、《後赤壁賦》、《王萍論》、《後後論》和《石鐘山集》。
蘇哲
其他作品有《六安市集》84卷、《六安市趙英集》13卷。
曾鞏
詩文作品:《給歐陽舍人的信》、《給上蔡學士的信》、《李安二聲序》、《王平福文集序》。
歐陽修
詩文作品:《醉翁亭記》、《鳴蟬記》、《秋聲》、《與高斯的忠告》、《朋黨論》、《靈官傳》、《賣油翁》。
王安石
詩:遊寶蟾,上鐘勇,答司馬之言。
擴展數據:
唐宋八大家是中國唐代的柳宗元、韓愈,宋代的八大家,包括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其中,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歐陽修、蘇三是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鞏是臨川文學的代表。
韓愈和柳宗元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們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詩歌發展的舊面貌煥然壹新。
百度百科-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的詩有哪些?唐宋八大家——唐代韓愈、柳宗元,宋代歐陽修、曾鞏、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
唐朝
韓愈以尊儒反佛為主題的代表作有《原道》、《佛骨桌上》、《原性》和《師說》,以諷世為主題的雜文有《雜說》、《得林釋》和名篇《祭十二郎》。
柳宗元——寓言三誡、貴州的驢、雍家的老鼠、臨江的麋鹿。他的哲學著作有《非國語》、《甄宓》、《時刑論》、《天說》、《天兌》和《永州八記》。其中包括小石塘、西遊記宴、鈷潭、鈷潭西山、袁家可、石渠、石堅、小巖山等。
宋朝
歐陽修——《醉翁亭記》、《蟬鳴頌》、《秋聲頌》、《與書》、《黨徒論》、《靈官傳》、《賣油翁》。
蘇洵——六國、平衡、辨偽、管仲、權術等。
蘇軾——水貂歌頭,浣溪沙,江城子,梁祝等。散文有《千赤壁賦》、《後赤壁賦》、《王萍論》、《後後論》和《石鐘山集》。
《蘇轍-六安城集》卷84,《六安城集》卷12。
曾鞏——歐陽修《舍人書》、上蔡《學士書》、《李安第二次生命序》、《王平夫文集序》。
王安石——遊傷,復司馬之言。
唐宋八大家古詩詞具體代表作品-
1,念奴嬌。蘇軾的赤壁懷古
壹去不復返,波濤洶湧。千古風流人物。老營西,人說是三國之戰,赤壁之戰。巖石和雲正在下降,波浪在岸邊撞擊,成千上萬堆雪被卷起。如畫如山,壹時有多少英雄!
回想壹下公瑾,小喬剛結婚的時候,英俊瀟灑,拿著壹把羽毛扇,圍著壹條黑色的絲巾。他有說有笑,壹切都過去了。我今天神遊在戰場上,我感受著壹顆感受的心,過早地生出了白發。世事如夢,壹瓶還是壹個月。
2.初春有水部張十八的韓愈歌兩首。
大道上方的天空中有許多絲,它像黃油壹樣細膩濕潤,遠眺的草地依稀相連,但在近看卻顯得稀疏。
這是壹年中最美的季節,遠勝於綠柳的晚春。
莫道觀忙著當老大,就是沒人年輕。
隨著妳初來江頭,柳色已不深。
3.再去湘江柳宗元。
好在今天湘江水又上來了。我不知道我以後會不會去,但是我會送回去幾年。
4.蝶華蓮歐陽修
不管閑暇被拋棄多久,每到春天來臨,憂郁依舊。
河邊青黑堤上的柳樹,為何年年操心新事?獨立小橋滿袖,林平新月歸。
5.歐陽永樹白兔蘇洵:
雄鷹鬥平原,禽獸亂。無邊無際的時候抓住,顛倒了就保護不了。白兔不忍殺之,嘆而愛其晚年。獨生子女被長期拘禁,野性開始被矯正。高尚的人知道牢籠,他們能逐漸擁抱它。誰知山林寬闊,山洞也挺好。葉搖高,群如掃。異質性並不隱藏自己,而是在野外發光。壹個獵人嘲笑他,掩飾他的痛苦,已經不早了。騎蛤蟆的時候,可以自己用杵。
6、第二首韻子連戰余江玫瑰二首蘇轍:
豫靈以南更是千山。跑原點* * *壹天。雲填空,雨翻甕,河侵城宅,浮。東郊晚稻必須改種,西郊蠶不能眠。獨留船邊沈茂,糜笑當年。客在炎中,樂得清涼壹會,河水吹雨入廊。回頭看看野廟和山澗,早上躺下來煮米飯和米飯。李湘是暗紅醜櫻棗,桂雲是清純白多於美麗。現在考慮北遷還不晚,南遷也不會太久。
7.八公山王安石
胡愛山有八個公開的名字,但是紅包不能燒金子。
和神仙壹起守廁所,雞犬可能長生不老。
8.劉墉·曾鞏
亂尚未黃,倚東風狂。
不知天地有無清霜。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有哪些?唐朝:
韓愈——有《原道》、《佛骨桌上》、《原性》、《師說》等。,還有《雜評》、《得林解》等雜文,以及著名的《追悼十二郎》等諷刺時局的文章。
柳宗元——寓言故事《錢的驢》、《雍家的老鼠》,哲學著作有《非國語》、《甄宓》、《時令論》、《判斷力論》、《天說》、《天對》等。
宋朝:
蘇洵——平衡論、辨奸論、管仲論、權利書等。
蘇軾——詞多,如水貂頭、浣溪紗、江城子等。散文有《赤壁賦》、《後赤壁賦》、《王萍論》、《後後論》、《石鐘山集》等。
蘇轍-《六國論》,六安84,六安12。
曾公——商歐陽修《舍人書》、商蔡《學士書》、《李安第二人生序》、《王平夫文集序》。
王安石——遊,傷,復司馬之諫。
歐陽修——《醉翁亭記》、《蟬鳴頌》、《秋聲頌》、《與高斯的勸諫書》、《別離論》、《靈官傳序》。
唐宋八大家是誰?唐宋八大家是唐代韓愈、柳宗元,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合稱)、王安石、曾鞏等八位以散文著稱的作家的統稱。
簡介:
其中,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歐陽修、蘇三是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鞏是臨川文學的代表。他們掀起了古文革新的浪潮,使詩歌發展的舊面貌煥然壹新。
唐宋(15)代表人物(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