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朱是的什麽來歷?

朱是的什麽來歷?

《水鏡筆記》是北魏酈道元所著的壹部中國古代地理學名著,是三國初期關於水鏡的壹部筆記。《水鏡》是第壹部描述中國水系分布的專著。在水鏡,桑琴改變了以往按行政區劃描述河流的方法,以大河為綱進行描述。描述了黃河、長江等65,438+037條河流,不僅說明了這些河流的起源、流向和去向,還詳細說明了它們流經的地區和支流的分布情況。《水經註》是在《水經註》基礎上的新創造。因此,水鏡註釋以水鏡註釋命名。坐聽宋風圖《李道元水經註》曰:“取其支流之氣,診其沿途之糾葛,訪尋運河,輯佚校勘,如有錯誤,考之附校。”(見《水鏡註釋》序言)40卷本的《水鏡註釋》是當時陸地水文地質學知識的偉大綜合,也是地理學(水文地質學)劃分的標誌。它使水鏡的河流數量從137增加到1252。最早的版本是北宋的成都付雪宮,明朝的永樂大典是最好的版本。清代全有《七校水經註》,商務印書館1958有印本。

《水鏡註》所引書籍達430余種,碑刻也有抄錄,註釋是原書的20倍,全書達30萬字。不是壹般的註射巰基的工作,而是再創造。對水系進行了系統全面的描述,賦予了地理描述以時間深度,賦予了許多歷史事件在特定空間的真實感。書中詳細記錄了兩岸的地形、物產、地理沿革、渠堰灌溉、城市位置、洪水泥沙等,方向明確,概念量化。

酈道元為什麽要註釋水鏡?他在自己的序言中寫道:首先,古代的地理書籍,如《山海經》等過於淩亂,愚公和《李周誌方》只記錄了地理情況的壹些表象,並沒有深入系統的描述,對漢代的地理也沒有詳細的描述。《水鏡》壹書雖然系統地描述了河流,但除了水路,很少提到地理情況。酈道元遊歷大好河山,所見所聞頗多。為了把這豐富的地理知識傳給後代,他選擇了《水鏡》這本書作為描述國家地理狀況的綱領。正如王先謙所說,李道元註水鏡的目的是“以水證地,即存權”(《王先謙聯校序》)。其次,他意識到地理現象是不斷變化的,古代的情況很渺茫。後來部落遷徙,城市興衰,河流變遷,名稱交替,都很復雜,他決定以水路為綱。然後描述不斷變化的地理情況。更重要的是,他身處政治分裂的時代,渴望國家統壹。他以龔宇所描繪的廣闊祖國為中心,以全國的自然因素為綱,可以打破當時人為的政治界限的限制,從而充分體現了他對祖國統壹的渴望。

《水鏡筆記》包含了廣泛的地理內容,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山川勝景、歷史沿革、風俗習慣、人物軼事、神話故事等。在自然地理方面,記錄了1000多條河流,包括幹流、支流、谷寬、河床深度、水量和水位的季節變化、含沙量、冰河期,以及沿河的暗流、瀑布、急流、湖泊等。它記錄了各種地貌,包括高地、低地和喀斯特地貌等。它記錄了植物地理學中的140多種植物物種,動物地理學中的100多種動物物種,各種自然災害包括洪水、幹旱、風災、蝗蟲和地震。就人文地理而言。壹些有記載的行政區往往可以補充官方地理記載的不足。它不僅記錄了曾經的古都,也記錄了中國大大小小的城市。而在這些城市,包括壹些外國城市,比如印度婆羅洲,都有詳細的記載。

除了豐富的地理內容外,該書還包含許多主題材料。如書中的古塔、宮殿、陵墓、寺廟和許多園林。可見該書對歷史學、考古學、地名學、水利史、民族學、宗教學、藝術學等都有壹定的參考價值。這些內容不僅數量驚人,更重要的是作者運用文學藝術手法,把它們描寫得惟妙惟肖,所以它仍然是中國古典文學的經典,在文學史上占有壹定的地位。是壹部山水散文集,是壹部神話傳說集,是壹部名勝古跡導遊圖,是壹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風土人情采訪記錄。朱在語言的運用上也是出類拔萃的。

《水鏡手記》對中國地理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它在中國和世界地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中國第壹部以記錄水系為主的綜合性地理書籍,在中國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朱對山川的描寫也作為壹部文學作品為後世所推崇。當然,書中也有壹些不準確之處和少量封建糟粕,但瑕疵並不能掩蓋。我們可以根據《水經註》還原1400多年前的地理情況,對現在的經濟建設有參考價值。它所描述的水域在南部到達富南(現在的越南和柬埔寨),在北部到達流沙(現在的蒙古沙漠),在西部到達西海(鹹海)的其余部分(現在的伊朗),在東北部到達朝鮮的巴水(現在的大同江),在西南部到達印度的新興河(現在的印度河)。不僅寫了中國,還涉及了周邊國家的情況。